星期三, 12月 31, 2008

關於口業的懺悔

修行是一種讓生活更自在的訓練,其實它不是一件從外面附加上去的紀律要求。反而是由裡向外,像是剝洋蔥一樣的解開束縛。 只是在沒有正知正見之前,這個開解的過程很容易流於沒有節制的自我膨脹,狂慧,或是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我慢),而恣意批評。 把話說得太快,太滿,看別人都是有缺陷的。(請告訴我,除了佛以外,有誰沒有缺陷呢?)

以前在工作的時候,常常會對有些事情很不滿意。看到不平的事,不喜歡的
同事,有時都會抱怨一下,也造了不少的口業。 現在回去看看,我甚至都不記得當初是怎麼回事,也許是一個開始不好的印象,也許是聽別人的抱怨產生的成見。 但是在那個時候,自己都沒有往裡面去看,在你開始抱怨的時候,其實本身就成了一個負面能量的發射站。 我們在說一個人的器度,用白話一點說,就是他能夠包容各種情緒和意見的大小。 如果今天有一件不愉快的事,自己馬上把這個負面能量,反射出去,那麼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器度只有像一面鏡面的塗層那麼淺。 因為這個情緒沒有被消化馬上就被複製,放大而傳播出去了。

想到自己之前對於口,沒有好好管理而造作了不少的負面能量,在這裡向所有被我傷害到的人,深深地頂禮懺悔。

昨天聽到鄭石岩教授的一段演講,談到他去見一位臨終的醫生,他是在一場大火中奮不顧身去搶救一群的病患時,結果自己卻因為心肺吸入太多廢氣產生衰竭無法治療。 當鄭教授被這位醫生問到:佛家裡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麼為什麼他這樣一位盡心為病患服務的醫生,卻是落到這樣的下場 ? 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也在盤算著,用累世的因果循環來解釋,我也許連自己都沒有辦法說服。那麼鄭教授又要怎麼從佛教的角度,去開導這位高知識份子呢 ? (畢竟,如果沒有修到宿命通,別人所說過去世的事,都只能算是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的,即使我自認是名剛剛入門的佛教徒,但是常常這種不能佐證或是神通的事,我都只是半信半疑,所以也才會要自己去努力去修行搞清楚,而不是道聽塗說。) 他只引用維摩詰所說經中文殊師利問疾品裡了一句話:"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 。 那位醫生聽了之後,當下釋然,之後能夠放下一切離開人間。

紹穎與我聽了之後當下大為讚嘆:對於如此一位能夠深入經藏而有智慧的修行人,用這樣的法來布施無畏,能夠不深深地去頂禮嗎? 這個開導好比古時百丈禪師用"不昧因果" 四個字,幫助老人脫離五百世野狐身一般,令人心意開通。 所以很簡單的一句話可以令眾生受用而做佛事,卻也能夠誤導別人一輩子。

在十善之中,身三,口四,意三。 對於口,本身有有四樣容易造作的事(兩舌,惡口, 妄言,綺語),在每天的待人接物之間,實在太容易犯錯了。 對於自己不是完全理解或是確定無誤的事情,尤其是關於佛法的解答,在開口之前能夠不再三思而言嗎?

再次在這裡,對累世被我用言語或是文字傷害的眾生懺悔!希望從今之後,自己能夠隨時提醒自己做到: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也把這份功德迴向一切有情眾生! 阿彌陀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