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8, 2008

普賢行願品裡的秘密

前兩天因為一個因緣,回去查普賢菩薩的行跡。 說來慚愧,之前在親近淨土宗時,也只讀過"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觀無量壽佛經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對於同是五經之一的普賢行願品反倒是沒有看過。 之後接觸密宗,再看普賢行願品,才知道原來會修行菩薩是這麼存心作念的。 許多我們現在在走的路,古代高僧大德們都已經認真了解走過,也留了許多珍寶給我們。要是要不會拿來用,真的是太笨了。




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說,普賢菩薩十種廣大之行願:(1)禮敬諸佛(2)稱讚如來(3)廣修供養(4)懺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法輪(7)請佛住世(8)常隨佛學(9)恆順眾生(10)普皆迴向。因此普賢菩薩又稱「十大願王」。 中國佛教相傳,四川峨嵋山是普賢菩薩說法道場。在寺院中釋尊的脅侍有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像大多是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佩瓔珞飾物,乘坐於六牙白象上。 六牙白象;象有大威力而性情柔順。無漏無染稱之為白;白象六牙表示六度 :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進,5.禪定,6.般若。白象之四足,表示四如意足:1. 欲如意足,2. 精進如意足,3. 念如意足,4. 思惟如意足。

剛剛看會性老法師的普賢行願品講記。又學了許多大師的行儀和佛門禮儀。 有些道理,會講經的人一點重點來,聽的人就通了。 感謝也頂禮諸法界的一切賢聖僧,因為有你們的努力不懈和堅持,才使得佛法得以永存世間。


再整理一下自己喜歡的文章段落:

有 人不懂回向之妙,疑減損所修,故吝而不肯回向。其實,回向如點燭,暗室無光,唯我一燭,光弱,他人借火,百燭百光,燈燈互映,己火不減,利益他人,光明更 盛,故莫吝惜。功德回向,一毫之善,周遍法界,無窮無盡。地藏經說:「所修歸己,僅三生受樂,回向眾生,福德無量,得大安樂。」故凡所修,悉皆回向,願共 成佛道。

入大殿最少三拜,早晚課聞引磬聲拜三拜,為什麼?佛、法、僧,三寶各一拜也。我初學佛,見諦閑法師禮佛儀軌云:

第一拜: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默念便可,不一定要出聲。頂禮,依文殊偈作觀,觀不來,默念一遍也很好,上面是六句,慈舟大師又加兩句,若禮本師,則「釋迦如來無窮盡,弟子禮拜亦如是。」 源出一身禮多佛,多身禮一佛的經文。禮佛宜慢,共修亦然,頭至地,稍作停留觀想,才是名符其實「稽首禮」。有人拜佛似撈魚,膝未著地即起,毫無意義,以前 曾見獅山一老人,為貪多,僅手摸墊,膝、首皆懸,甚不如法,五體縱沒投地,也須投墊,否則,就是我慢禮。

第二拜:一心頂禮,華嚴法華等諸大乘經典,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釋迦佛一代時教,先說華嚴,後說法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舉前後以攝中間,二經為諸經之王,是一代時教的代表,統禮一切法寶。

法寶觀想偈:「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或尊法前),一心如法歸命禮。」慈舟大師又加「常住法寶無窮盡,弟子禮拜亦如是。」緣於這段經文而得的靈感。

第三拜:一心頂禮,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

以聖賢僧為主。僧寶觀想偈與佛寶同,改「諸大菩薩(或十方僧寶、一切僧寶)影現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