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月 11, 2009

眾生的深層意義

早上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時候,在懺悔品第六讀到一段很棒的經文。 那是慧能大師在廣韶為四方士說法時,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 在解釋了戒,定,慧香,解脫香以及解脫知見香,無相懺悔的意義之後,他又說明了四弘誓願的真意:

“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之前一直把眾生當作是自己以外有情,其實在還沒有自度以前,在還沒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生起時,那裡還有辦法去度別人呢 ? 那豈不是我執我慢出現時的一種幻想嗎?  慢慢地可以體會,佛教中一直強調的破我執,法執的重要性了。 所以為什麼不像其他宗教裡有所謂的救世主,而如金剛經裡所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了。 離開真心,就沒有一法可得 !

王驤陸居士云 : “世事煩惱,盡由取實,果知一切本空,心不對酬矣,心既不起,法依何立。外相者,外魔也,心法者,內魔也,論者罪及於外相,以為外物不誘,心不動搖,遂以摒絕外緣為究竟,此二乘之劣見也。外相本來如是,形形總總,何礙於我,乃我自心攀緣,妄起分別,於物何尤。聖凡之別,中間只欠一主人公耳。”

而在業障現前,或是自力不夠的時候,念佛法門就是能夠藉著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來幫助我們解脫的最好的方法。 如此我們還能不努力求出迷境以報佛恩嗎?

在壇經裡妙行品中一段說明不動的意義,自己也受用很多,所以一切的情緒和分別都只自自己對境生心,自心攀緣罷了。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