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月 14, 2009

聖嚴法師生前的一席話 亂世中身心安頓的力量

老太太轉來的文章,突然想到之前的意氣風發,不也是靠大環境嗎? 那麼那裡還有一個’我’可以值得驕傲的?


(商業周刊 ╱聖嚴法師 口述)


人生都會遇到各種困境,我在十三歲時出家,但國民黨自大陸撤退時,我卻還俗從軍,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中共信仰唯物論,在中共統治下,宗教是沒有任何空間的,如果留在大陸,我一定會被迫還俗,再也沒有接觸佛教的機會;如果暫時還俗,跟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灣,我知道,有一天一定可以再回到佛教的懷抱,因此,我還俗時,心裡很踏實。
在軍中遇到各種困境,我都以出家人的修持去面對它。雖然我是入世當一個軍人,但我是以出世的心態處世,在軍中我都不掩飾我是出家人,與大家相處也很融洽。
我在日本留學寫博士論文時,剛好遇到日本要與台灣斷交的變局,由於中華民國的護照將得不到日本承認,當時的留學生都惶惶不安,放下學業到處打聽各種消息,小道消息越多,人心反而更慌亂。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


在混亂中,我反而安安穩穩的準備我的論文,上圖書館查資料。我的想法很簡單,等到要將我強迫遣返時,我就走人,否則我還是做我應做的事,心不亂才能做事,我就向同學說:「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但是大家都聽不進去。亂了近半年,局勢明朗了,台灣同學的學業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我的博士論文卻已完成了大半。


從軍十年後,我在三十歲時退伍,再度重新出家。當時台灣的出家僧人大都替人唸經、超渡亡靈,這樣做僅能餬口,沒有未來性。因此我選擇往高雄山中去閉關修行,當時根本沒有錢買生活用品,沒有牙膏、牙刷,就用樹枝刷牙;沒有洗衣粉,就將樹枝燒成灰,一樣具有洗衣的功效;沒有吃的,就吃野菜一樣可以度日。當時的心靈反而很豐富、很安頓,我就這樣在山中修行了六年,當地人都把我當怪物,我卻過得很快樂。


當物質的條件越差時,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升。人不應該總是往物質方面想,只想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


成功可以分為三種,一是金錢上的成功,二是權勢上的成功,第三是人格的成功,前面二者皆是虛幻的,台灣企業家都很有自信,認為能賺大錢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得到的,其實能夠賺錢,有三分之二是靠大環境的,三分之一才是靠自己,錢就像水一樣,如果不下雨,台灣會有水嗎?權勢更是虛幻,現在政局變動快速,有人前一天還是院長、部長,睡一覺起來就不是了,像是一場泡影,一生工於計算,但卻從來沒有算到自己的遭遇。


因此人格的成長才是個人真正的資產,個人的存在對社會有貢獻,對世界有好的影響,才是一個人的成功。一般人都汲汲營營於前面二者,很少去重視第三者,如果一般人開始重視第三者,對於一時的起落、得失都不會放在心上。


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台灣人現在的問題,在於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開習慣了賓士、凱迪拉克,要他回去騎機車,是寧願死也不願過以前的苦日子。其實,台灣人應該想一想,從騎腳踏車、機車到開轎車,最後開名車,這期間只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前可以那樣過活,現在為何不可以?


從貧賤到富貴,人心是最感到快樂的,但是從富貴降到貧賤,人心就往往無法適應。紅樓夢描寫富貴世家,家道中落的過程,書中的人物是痛苦。面對經濟的衰退,台灣現在就像是紅樓夢的縮影,但是台灣現在的經濟並非一蹶不振,只是成長慢下來而已。


花無百日紅,台灣的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天天晴天,草木都要枯死,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人們應該學習調整自己面對它。經濟不好,就節省一點,節制一點物質的欲望,現在人的痛苦就是想要的太多,實際需要的並不多。


現在很多人對未來惶惑不安,我認為,把握當下很重要,再怎麼擔憂未來也沒有用,最重要是腳踏實地。人們應該肯定、接受事實。什麼是事實?無常、變化就是事實,不只環境的變化是無常的,就連我們自身也是無常的,例如健康;面對、接受無常,就能對內外的變化有所準備。


因此我常說,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無常是生命的變數,無法加以控制,只有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在心理上有較好的適應,接受任何的打擊。所以,面對變局,首先就是不要自亂陣腳,堅持走自己應走的路。收入少一點就少花一點,房子換小一點,車子不要開了,調整一下就能適應,只要觀念稍微調整一下,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

星期四, 2月 12, 2009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個親信的侍者,這個侍者平日很忠實,國王非常信任他。有一次,國王率領軍隊和敵國交戰,國王自己陷入敵陣,很是危急,這個侍者不顧自己的性命,奮勇去救,保衛了國王的安全,因而國王非常歡喜他。
        當時國王就對侍者說:『你要甚麼,我什麼都可答應你。』
        可是這個人卻說:『我不要甚麼,但願給國王剃剃鬍鬚。』
        國王微笑著說:『你既然歡喜這樣作,我就答應你,滿足你的願望吧!』
        後來這事給人家聽到了,都笑這人太愚笨,認為當時這個侍者如果要求國王劃分半個國家給他治理,或者給他的一些學習的機會,國王也一定會答應的。但是這個人卻不要這些,止願意當這個剃鬍鬚的小差兒,真是太愚笨了。
        這故事比喻眾生得人身難,聞佛法難,如果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具備了這兩個難得的因緣,可是心志狹小,只奉持少分戒律,就自己以為滿足,不求上進,更不求涅槃勝妙法,永遠流浪生死,把可以獲得的偉大利益,硬生生錯失了,這正如那個只願為國王剃鬍鬚的侍者一樣,是非常愚笨可笑的。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 經典裡的故事 - 彌陀山莊

會唱歌的碗 ?!

昨天在YouTube看到有人貼了一個影片,其實是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 : Singing Bowl (唱歌的碗?) 後來看了一下,才知道外國人管用來冥想靜坐的銅缽叫做Singing Bowl. 想起景南上星期來的時候,提到想要回台灣買一個缽,用來靜坐用。我告訴她,如果是在台灣佛具店裡的缽,可能大部分都是用來做佛事用的,倒是之前在山景城的 East West Bookstore 有賣從印度來的缽。因為我買過一個,只是現在還在台東市的某一個人的儲藏室裡。

在網路上查了一下靜坐用的缽的價錢。 嘻嘻,要是你願意相信從尼泊爾或是印度寄出來,那麼含運費,一個大概廿多美元可以買到。 當然啦也有一些印刷或是蝕刻花紋的缽,或是號稱古董而特別深沈聲音的缽,是有人標價到二三千美金的。

因為缽主要是聽聲音的,所以一般來說,在拍賣網站上除了相片之外都會附上一段錄音檔給別人聽。 而缽的聲音很有趣,如果看看在程式中的波形,你可以看到一個很漂亮的遞減衰退的曲線:也可以從中知道大概共鳴的情形,也能知道一般的缽共鳴的長短大概都落在十八到廿秒左右。

Image01 

Image02

Image03

想要聽聽其中的差別嗎?  請點選圖片之後,聽聽看(用耳機聽效果會比較好):

當然啦,他們的大小不同,所以聲音也會不一樣。  最後再讓你知道他們在網路上的價格 !

第一個缽  Image3

第二個缽 Image2

第三個缽 Image1

第一個缽 : 號稱是十七世紀的古董,直徑十二吋,訂價 US$ 1,998.元

第二個缽 : 號稱是手工打造,直徑5.75吋,訂價 US$ 88 元.

第三個缽 : 也是手工打造,直徑四吋,訂價 US$ 38元。.

你聽出來了嗎? 如果沒有,可以再參考一下下面這個頻譜的分析,你可以發現,第一個缽它的頻譜分布是很均勻的遞減,而第三個,則是會在某幾處會有幾個突出。 因為缽都是用共鳴來產生聲音的,所以我的猜想是,它材質或是打造時的厚薄的分布不是那麼均勻。

第一個缽

Image1

第二個缽

Image2

第三個缽

Image3

 

星期三, 2月 11, 2009

眾生的深層意義

早上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時候,在懺悔品第六讀到一段很棒的經文。 那是慧能大師在廣韶為四方士說法時,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 在解釋了戒,定,慧香,解脫香以及解脫知見香,無相懺悔的意義之後,他又說明了四弘誓願的真意:

“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之前一直把眾生當作是自己以外有情,其實在還沒有自度以前,在還沒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生起時,那裡還有辦法去度別人呢 ? 那豈不是我執我慢出現時的一種幻想嗎?  慢慢地可以體會,佛教中一直強調的破我執,法執的重要性了。 所以為什麼不像其他宗教裡有所謂的救世主,而如金剛經裡所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了。 離開真心,就沒有一法可得 !

王驤陸居士云 : “世事煩惱,盡由取實,果知一切本空,心不對酬矣,心既不起,法依何立。外相者,外魔也,心法者,內魔也,論者罪及於外相,以為外物不誘,心不動搖,遂以摒絕外緣為究竟,此二乘之劣見也。外相本來如是,形形總總,何礙於我,乃我自心攀緣,妄起分別,於物何尤。聖凡之別,中間只欠一主人公耳。”

而在業障現前,或是自力不夠的時候,念佛法門就是能夠藉著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來幫助我們解脫的最好的方法。 如此我們還能不努力求出迷境以報佛恩嗎?

在壇經裡妙行品中一段說明不動的意義,自己也受用很多,所以一切的情緒和分別都只自自己對境生心,自心攀緣罷了。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真心不昧 - 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 彌陀山莊

 

真心不昧
天龍寺的夢窗國師擔任七朝的帝師,久受朝廷恩典,更受社會大眾和佛教徒的愛戴。有一天,在入京的途中,經過妙心寺,順道去拜訪關山禪師。
關山禪師聽到夢窗國師來訪,連忙披上一件附有環藤的破舊袈裟,一路跑到山門外來迎接,二人晤談得非常高興。但是,在關山這個貧窮的寺院裡,實在是沒有什麼東西好招待國師,不得已,關山禪師就從硯盒中取出幾文錢,叫侍者就近買些燒餅供養國師,國師非常感激關山禪師的心意,也就不客氣地吃完燒餅再離開。
平常夢窗國師進入皇宮時,總有很多隨從跟隨,非常壯觀。有一天,宮中宣召,夢窗乘著轎子又經妙心寺門前時,見到關山禪師正獨自在掃庭院,他不把那些落葉丟棄,而是聚集起來當作柴燒。
夢窗見到這種情形以後,不禁對身邊的侍者嘆息道:「我的宗門被關山奪去了。」
關山禪師每次去拜訪夢窗國師時,必定先在寺前的小溪流洗腳,以免雙腳帶上泥土,而沾污了天龍寺華麗的殿堂。後來,夢窗國師吩咐天龍寺的學僧特地搬了一塊平平的大石頭,放在溪邊洗腳的地方,以便關山禪師洗腳時方便一些。
許久以後,關山禪師才知道這塊大石頭是夢窗國師叫人放的,不禁喟然嘆曰:「國師到底是國師,他宗門的基礎比這塊大石頭還要堅而且硬。」
現在在妙心山內的大龍院還保存著這塊「關山禪師洗腳石」。
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法從生活裡修,關山禪師奉行到極致。親自灑掃庭院,固然是勤勞,不丟棄落葉,也是惜福愛物。硯台盒裡的銅錢,比金塊寶貴,燒餅的味道比什麼佳餚更好,如此真心的尊敬,甚至拜訪,都要洗腳而前,關山禪師的作為,折人於恭敬中,難怪夢窗國師要說他的宗門風格不及關山禪師了。

真心不昧 - 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 彌陀山莊

星期日, 2月 08, 2009

第一次讀書會的省思

昨天第一次的跨國三人讀書會,最後變成有一些情緒的辯論會。本來是要談談各人看普賢行願品的讀書心得,但是大家都沒有準備好,後來卻變成討論前兩天引發爭辯的戒律話題。 在看細看戒律的時候,有些在家眾的條文,好像一時會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如果我們捨棄那些枝微末節,用高一點的層次來看戒律設定後面的原因,是為保護眾生不墜三塗,是為提醒眾生隨時護念其心,直至成佛,那麼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地藏和諸大菩薩在地獄三塗中汲汲營救眾生,佛陀又那裡會故意設定戒律,而使眾生多造地獄之因?   不然維摩詰居士也不會阻止優波離說 :”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

在被問到釋迦牟尼佛以何說法,維摩詰居士不也回答眾香國來的菩薩們說:

維摩詰言。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
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
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
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
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婬。
是邪婬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
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
是貪嫉報。是瞋惱。是瞋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
是慳吝。是慳吝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瞋恚。
是瞋恚報。是懈怠。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
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
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
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為。
是無為。是世間。是涅槃。

所以戒律只是一種接引的方法,但是後面的罪報卻不是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眾生由戒而生定慧, 進而脫離六道輪迴!!

又剛剛讀到維摩詰經裡的一段話,心有所感: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不同層次的人聽到的是不同層次的法。菩薩聽到菩薩法,羅漢聽到羅漢的法。凡夫則聽到人間法。每個人的根器不同所詮釋的也會不同。 又何必一定要別人和自己一樣?

所以這裡而沒有什麼絕對對錯的問題,每個人都依據自己修行的步調去做,我們如何知道現在所堅持的一個論點,不是在業障現前時的一個障礙? 如果用比較同理心和慈悲的心去對待,是不是比較能夠心寬氣和? (前兩天不是才說過慈悲心和包容力嗎? 怎麼就忘了? )不然菩薩們看到如此多冥頑不靈的眾生,早就不知道得了幾次心臟病和高血壓了! 我們自認為佛弟子,又豈能為一點點小的挫折而心生退轉呢?

星期六, 2月 07, 2009

新的功課!

這篇日記沒有批評或是指責任何人的意思,只是想忠實地把最近學佛的一段心路歷程記錄下來。也做為以後對自己的提醒。

在比較清楚了在家人可以守的戒律之後,以及其中的開遮持犯之後。我再重新檢驗了一次守五戒的想法。 在這中間其實有很多的問號和對自己的挑戰出現。

首先被問到的是: 自己的菩提心是不是退失了 ?

以前時常在佛前所發的四弘誓願,我現在怎麼去看 ? 很確定當時是真心的,但是這好像是一個很有錢的人,在捐錢一樣,其實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並沒有實際地去碰到核心。當你知道在受了這個五戒的戒律之後,隨時一不小心都有可能遭受三塗果報的時候,你對於眾生誓願度的信心是不是會動搖,或者是就簡單一點,退回二乘獨善其身就好了? 這好比是小朋友的作文,以前都是可以天馬行空地說長大要做救人的醫生,要幫助很多窮人...。但是當你逐漸長大而了解現實之後,那個純真的心是不是仍然無我無染 ?

之前要守五戒,的確是想要把心變得更清淨,但是在細讀戒律之後,是不是有更多的束縛 ? 反而心會不安了? 從經典上,清楚地說明了上中下品,可悔不可悔罪,每讀一項足以讓你下地獄的罪相,我都看到心的波動。即使法師和戒師在宣講五戒的開遮持犯的時候,對於其業報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要佛子們注意的發心而念念不忘的是:願除一切惡, 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 我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當初佛陀定戒律的原因,是為了清淨末法眾生的心,藉著對三寶的信心,使其念茲在茲,得大善利,也讓佛教不那麼早的斷滅。所以只問發心,不強調果報。

但是對於習性深重的眾生,這個算盤卻是打了又打。只是他忘了修行的路上,不是只有他一個人。 三世諸佛菩薩的大誓願是什麼? 地藏菩薩的千百億化身又在那裡 ? 只憑自力的確是沒有信心,但是當你再一次地用心體會佛菩薩的大悲大願的時候,才會真正地了解,原來懸崖撒手,自肯自當的一點點味道。也才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渺小。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在的證道歌裡 又提到: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優波離在佛弟子中是持戒第一,但是在準備從戒相中的開遮持犯向兩位犯戒比丘解釋的時候,卻是被維摩詰居士一句話簡單而清楚地點醒。

其次,會再問自己: 得到些佛菩薩的感應神通。難道就表示一定是正法,或是修行境界比較高嗎? 會不會有魔的示現而不察覺呢 ?

無可否認的,我對於感應神通仍然存有相當的好奇,但這顯然不是我之前所了解的佛的教義。在末法要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一兩個月,我隱約地感覺到修行的方向有了偏差。看到情緒的升起和信心的消退。 也開始慢慢去思索依法不依人的實際意義。 不是說 :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事實上,我也很珍惜上個禮拜的午餐時的一場論辯,而引發出來的更深層的思考。

昨天讀到聖嚴法師修行在紅塵裡的一段話 : 我相是主觀的自己,而人相,眾生相卻是客觀的自己... .。 突然再進一步地了解到眾生這兩個字更深刻的意義。

在做了一次小的練習之後,現在是比較清楚了守五戒的真正意義了!

後記: 在寫這篇日記的時候,看到有一段文章很不錯(淺讀維摩詰所說經- 持戒的真義),便把它貼在論壇裡。

後記二: 早上在倒水的時候突然了解: 戒的設定其實是和金剛經的主要義旨一樣: 善護念。後來在查金剛經本文的時候也發現了幾篇不錯的文章。 如同一位居士所說的:

所謂「修行」最不容易的莫如─說時似悟,對境生迷;也就是說,境界當前,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心。 《金剛經》云:「善護念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常想,我是一個佛弟子,如果在我修行的過程中,連自己的一顆心都守護不好!如何去守護眾生的心呢?然而,我又該如何去守護我的那顆清淨心呢?想想平時自己苦惱的原因……,大多是來自於別人(眾生),致使「心」住於「境」上而不得解脫;而菩薩降伏煩惱的方法→則是令一切眾生皆得度!

延伸閱讀: 善護念 善護念清淨心

後記三:

六祖壇經云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看了真的是當頭棒喝,無怪乎王驤陸居士會說 : 昔讀此文,不覺通 體汗下。求福田與了生死,二事相對,正在生死關頭,一進一出, 失足成千古恨矣。令作一偈者,蓋已預知必有爭端,不幾明說後 來衣缽之爭矣,可痛心也。
身是菩提樹四句,的是未見性人語,的是死用功人語,諸仁當知其病已偏重在塵埃上,以為破盡無明自然成佛,不知棄本就末,顛倒錯亂,越拂拭幻塵越多,越無辦法,何也?彼認無明為 鏡面實有塵垢,不知為鏡中幻影也。即便不認有塵垢,尚執有一幻鏡也,既不識本性,亦未見幻心也,充其量,免墮惡道而已, 終不能了生死也,故在門外。

神秀大師所說的偈,就如同我們守戒律,提醒自己如何觀照,但是如果仍是在罪福中打轉,又如何能了脫生死,超出輪迴呢 ?

星期四, 2月 05, 2009

從五戒說起

其實在守五戒的這幾天,我隨時會發現其實這些戒一點都不好守。 尤其是在口業方面。以前可以在言語上的敷衍了事,但是一旦守戒之後,一個隨意的承諾,可能就會變成犯了妄語戒。 或者一個白色的安慰別人謊言,也馬上會讓自己的戒律亮起紅燈。 (謝謝紹穎的慈悲和善巧的提醒) 另外發現自己守戒後的一個問題 : 也許是太在意在身口業上的殺盜淫妄語,反而對於貪嗔痴慢疑的觀照變得不敏銳了。

在許多很微細的地方,自己的覺察力仍是非常不足。 就像師兄今晚和我分享的,在自己專業領域上,我們的慈悲心與包容力反而會因為過強的檢驗力而忘失了。

晚上臨睡前隨手抓了一本鄭石岩教授的書讀。 在翻開之前動了一個心念,請龍天護法們示現一下我今後該努力改進的方向 : 你大概不會相信 我翻開的那一頁,前三行的粗黑體字所寫的文字,正是今天所犯的錯誤:

你的肯定性,影響你的生活和事業。

表達意見不可憤怒生氣,更不宜使用恫嚇。

肯定的語調和穩重的肢體語言,有助於發揮領導和被敬重的氣氛。

你說龍天護法是不是很盡責,又對我很好呢 ? !

後記: 剛才又把一篇寫得很好的關於五戒的文章讀了一下, 才知道世間的不犯殺盜淫妄語酒,和佛教的五戒之間的差別。更了解戒師在給予弟子五戒前是需要很大的慈悲與智慧。 在一個弟子仍然沒有準備好之前,冒然授予五戒,實在反而會是害了他。 所以給予和不給予都可能是為了出於保護的立場,佛子們焉能不用心體會。

摘錄其中一段文章:
一般的世戒,只有形式的遵守,並無戒體的納受,所以也沒有戒罪與性罪的分別,比如基督教的十誡,並不是單為基督徒而有,那是(基督教以為)上帝給予人類的制約,不論信與不信,都在其制約的範圍之內,信了的人固然要守,未信的人,也不能不守,要是不守,其罪過是同等的。佛戒則不然,佛戒是由佛制,佛弟子的受戒,須是師師相授,講求戒體的傳承與納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將戒傳給他人,此一戒體,是直接傳自佛陀,受戒而納受戒體,便是納受佛的法身於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導各人自性是佛的發明或證悟。受了佛戒而再破戒,等於破了佛的法身,所以罪過很大,沒有受戒,雖然作惡,不為破戒,作惡的本身雖然即是罪過,其罪過的程度,卻沒有受戒破戒之大而且重,—作惡的性罪(本來是罪),加上破戒的戒罪。在佛法而言,破戒是破了佛(三世諸佛與自性是佛)的法身,所以戒罪的程度,遠比性罪為大。這是佛戒與世戒的第三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