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25, 2009

美國福智的讀書會


經過朋友介紹,參加了一個由北加福智中心辦的讀書會。
之前也參加過其他的讀書會,但是都是比較小規模的,人數大多是在六到十人之間。而這次的讀書會,事先是用網路報名,在報到的時候有義工發名牌,給講義,沒有書的人也可以現場買書。就像Judy所說的,是個比較用心而有組織的運作方式。她提到最早報名的時候,還有人打電話follow up。因為有了人與人的接觸,所以如此一來報了名而不出現的機會就比較小了。

討論是在一個佛堂舉行的,裡面也供奉日常法師的舍利以及一個簡單而莊嚴的密宗唐卡與佛像。 不過之後整個討論的過程倒是都沒有涉及宗教。(除了簡報裡面幾個像是’證量’,'火宅’ 的佛教術語之外)開始事先的分組可能是按照報名的順序,因為我發現和Judy都是在同一組。一個小組有六到八人左右,其中配有一位’關懷員’(不曉得誰發明這個名詞,乍聽之下,真的有些不習慣) 這次討論的書本是”用心” 是由一名因為車禍而脊椎受傷全身癱瘓的心理學家,在連續經歷過許多的人生不如意事件之後,所領悟到的心得。 開始有兩名導讀人,使用Powerpoint的簡報,穿插有作者自述的影片,和大家導讀。 中間有大概半小時的小組討論 (包括相見歡),最後有一個大堂分享。 整個活動蠻緊湊的,對時間的控制也不差。 最後還有讓大家帶回去的問題。 感覺上是用一個經營企業教育訓練的方式來帶讀書會。

裡面的小故事裡有一個印象深刻的: “就是一位朋友見到另外許久不見的好友變胖,馬上提供了一大堆減肥秘方,她的朋友只冷冷地丟下一句話:你有胖過嗎? 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胖過,那 憑什 告訴我要怎 做 ? ” 當然你也可以說,沒有第一手經驗並不表示就不能成為一位好老師,不然人類的智慧要如何累積,並不是要每個人都要犯同樣的錯誤才有所謂的’證量’ 來教導別人,不是嗎? 不過,的確,對於別人的’不幸’如果我們沒有同理心,而只是用所謂’專家’的說法來教訓別人,那 是很難引起共鳴的。

讀書會整個重心都是以’焦慮’為主軸,只是我個人覺得有一點點過於牽強,因為這本書的主題是’用心’,可不完全是焦慮呀,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每天都多多少少會收到一些朋友的關於如何養生的健康之道,只是那都只是surrival, keep healthly而已,怎 去活出價值才是比較重要的吧。 每次朋友問道最近如何,我多 希望能給一個不是 ‘ I am doing ok. ‘ 或是 ’still alive’的 答案。 從生活的那一個方面去’用心’ 應該比較是要談論的重點吧。

查了一下福智另外有福智企業菁英網,所以我想或許都是同一批人在設計課程吧。

會後發現他們會所有一個小的食品超市,東西價格很公道,而我比較有興趣的,卻是台灣來的酥油燈,因為在本地比較不容易找到。

後記:剛剛接到另一位福智小組關懷員的follow up電話,聽聲音好像也是從台灣來的朋友。 據說她參加福智已經十幾年了,而且很喜歡這個團體,以及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研讀 (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裡也有日常法師講的錄音版)。 嗯,蠻有趣的,即使在台灣好些朋友都提到在研讀這本宗喀巴大師所著的書,只是自己從來都沒有翻過。 下次也許去佛光山的圖書館借閱一下。

後記二:剛剛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了一下日常法師的錄音版,很喜歡他的聲音,感覺上是一位很敦厚而謙和的長者,也許是該把它下載到iPod 裡聽一下。不知道福智有沒有做成PodCast?

後記三:參加了第三場讀書會,上面的領讀人是我們第一天的關懷員,很意外她講得非常地好。內容豐富,唱作俱佳,而且對現場的掌握度也很高。 難怪有一個參加的學員說:這是她一生中很充實而且難以忘懷的兩個小時。

後記四: 前兩天去參加福智的廣論新班,順便拿了一本福智之聲。看到從台灣運到美國的一些食物,很多時候都會因為瓶瓶罐罐的碰撞,或是保存期限到期而不能再賣,這些也都是他們成本上的許多負擔。 自己當初嫌貴是有些沒有同理心了。 懺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