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24, 2009

無法回答的問題


下午吃完飯後,和一位友人到家裡附近的一個小山丘散步, 冬日午后的陽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很舒服 。
一開始急速上坡的山路其實並不好走,後來我們把腳步放慢之後,原先走來喘氣都有些困難的陡坡,好像也一下變得不是那麼具挑戰性了。 不太記得聊了些什麼,話題好像跟十年前我做的那個重大的決定有關。 之後又聊到佛法, 朋友是從存在主義的範疇,剛剛接觸到佛法,(噢,存在主義,那個好像高中時代,偶爾會在校刊上看到高幾屆的學長提到的名詞)直說仍然有太多的執著,知道要放下,卻是牽絆又牽掛。 朋友突然轉頭問我,你面對的時候是怎 做的? 當時其實沒有想得太多,隨口給了一個不置可否的答案。 晚上在看以前日記的時候,同樣的一個問題突然又跳出來。

這次我沒有很快地拋出一個答案,因為聰明的魚兒是不會讓我有閃躲,或是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機會。

“你 面 對 自 己 的 執 著 的 時 候 ,是 怎 麼去 應 付 的 ? ” 魚兒瞪大眼睛,側著頭一個字一個字地問?
” 應付 ?” 怎麼應付? 你以為我有比較好的方法沒有告訴你嗎 ? 你以為學了佛法就不會有執著了嗎? 哈哈,才不呢 !比起別人,我並沒有高明到那裡去。 當你有了一個更精密的儀器,或是檢視的標準的時候, 你才會發現:原來對於心,自己能夠掌握的部分是那麼小。 這個時候,你的沮喪才真正地要開始。 幾年前的魚兒不是才說過嗎? “從細微的地方用心,努力地跳脫慣性,而能持之以恆就是修行。 在過於理性地審視自己時,別忘了最原始的溫柔的初心 ” 。講得白話一點: 所以太鬆的時候要緊,太緊的時候要鬆 。 (嘻嘻,三歲小孩都懂的道理,不是嗎?)

朋友啊,請原諒我當時輕率而不經心而的回答, 其實每一段流轉的因緣裡,只有身在其中,而且肯卸下面具和自我偽裝的人,才有資格去論斷執著。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 這是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對門人說過的一句話。 大意是說: “當你沒有辦法自己去體驗這個道理的時候,為什 要懷疑我有所隱瞞呢? ” 你以為我有辦法用語言或者是文字來告訴你,在初春的雨後,在林間從嫩綠的小草滾下來雨珠的聲音嗎? 在你真正親自聞到桂花的清香以前,所有絞盡腦汁,再高明描述的嘗試,也都是枉費功夫的。而佛法不也是一樣,即使同一個時期,世尊在菩提樹下,抬頭夜睹明星,初悟大道之後,三七日間開示佛家華嚴境界的富貴,但我們的心量又如何能承受呢?

也許那一天,在一個拿出真心面對的當下,你才會了解,噢,原來千百年來,禪宗的祖師想要指給你看的,竟是如此簡單直接又幾近天方夜譚的道理。 於是在當下,你的心和靈山法會時的微笑迦葉尊者接上了。 是的,那個秘密的答案,其實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就像是一直把鑰匙掛在胸前,但你卻視而不見。

只是,親愛的朋友, 我也正在低頭找尋,那個時常要被我視而不見的真心的影子。 找到之前我不能告訴你那是什麼東西,而體驗之後,所有的語言文字又不足以來形容, 那麼,你說,要 我 如 何 說 起 呢 ?

後記: 剛剛翻到04年的一篇日記,提到當時在讀 “Tuesdays with Morrie” 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也許可以做一個小的註解 :
“不執著,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 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

星期一, 11月 09, 2009

室友側寫


早以前就想要寫一篇文章來描述一下我的室友,但是實在是太懶惰了。今天早上在Google 時,發現原來我這位室友的優點,不僅僅是只有我在稱讚,而且很多人提到她也是豎起大拇指的。

紹穎和柏楊的女兒在北一女是同班同學,因文字獄入獄的柏楊, 在綠島的時候和女兒的書信往來中曾經提到她。

和這位柏楊想要認作乾女兒的人做室友,有什麼感覺呢?

(摘錄自柏楊全集):


鄭紹穎小妹妹有靈性
2/23,2/25 信,跟八百元收到,我買了很多東西吃,有肉鬆、魚鬆、豆腐乳和一些藥品,但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最近恰逢恢復申請買書,當買些古書讀。妳屢次信上提的事, 和爸爸要告訴妳的事,現在一件件寫給妳:第一件,鄭紹穎小妹,看名字像個男孩子,寫的信\r\n和寫的字都比妳好。有一次妳託她寄信,她忘了,然後在妳信 裡夾了一封道歉的信給我,這是一件靈性的舉動,一個呆板的或一個冷漠的人,不會有這種反應,至多在想起時投郵就算了,沒有人知道曾經延誤。而且字又寫得那 麼好,爸爸很喜歡她,將來一定把她當乾女兒,盼妳跟她多學習。

爸爸 一九七五‧三‧十六

我要跟鄭紹穎學習的地方太多

爸:3/16信接到了,心裡是既喜且憂,因為我發覺我開始要嫉妒鄭紹穎了!

n 鄭,她是我們班的班長,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我卻從來沒有發覺她有一絲的缺點!她實在是太好了,人人都喜歡她,當然我也不例外,而且品學 兼優,師長都好喜歡她,又特別的聰明,作文之棒,無人可及!我要跟她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她堅忍且求真,處處為別人著想……而這些都是我沒有的!

上個禮拜未接來信,而這個禮拜又直到現在才接獲,心情如何?也不用講了!有什麼東西可以買的就買,如何說是浪費呢?身子不好,會急煞人的!那邊有書可買嗎?能不能讓我給您寄去?要什麼書?祝
安康

佳兒敬上 一九七五‧三‧二十



怎麼來形容紹穎呢 ? 她不僅是一位聰明,善解人意而且心胸開闊的人,對自己很有要求,對朋友又是兩肋插刀的個性。原來這些個性從小就有了。

紹穎的興趣廣泛,涉獵的書籍也很多。 有些時候朋友問我,她最近好不好,在忙些什麼?  我總會說,她呀,可忙呢。 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北一女校友會的事情以外,又參加了兩三個投資,超意識和氣功課程,然後REI和另外一個Biotech的startup也同時在進行。 接著還不會忘記要幫iPod user group的成立會做預演。
床頭和浴室裡都還放著塞斯,量子物理和熱力學的書。回到家也時常看到要拿著iPod用skype開會, 你說她生活充不充實?



紹穎做的早餐:蟹餅菠菜,有機的蜂蜜草莓牛奶,蘑菇蔬菜湯,


早餐之二: 85度C的核桃烤麵包 和 葡萄乾優格水果

如同其他朋友所注意到的她非常 discipline, 如果在學習一件事情時,她會專心投入,而且隨時都自我要求。 之前她在學八段錦,每天回家就會訂一個時間練習,每個動作都很認真,毫不含糊。  在工作的地方給老人們放太極拳影片,她自己不會太極,也會在家裡從YouTube下載一段教學影片放在iPod裡,晚上九點鐘一到,就會放下電腦,練習一 兩段太極。之前四年瑜珈的底子讓她學起來得心應手。  當然啦,更不必提到附近高爾夫球場,那是她最喜愛走路運動的場所。

不知道是遺傳鄭媽媽,還是有個老饕又會煮菜的 Ex,紹穎燒菜功夫也是很令人佩服。最早她剛剛搬來住的時候,我天天都有五星級的早餐可以吃,色香味俱全。而且她的創意無窮,明明前一分鐘我看了冰箱沒有 什麼可以煮,正打算用水餃裹腹,但是她進廚房十五分鐘之後,馬上出現了三菜一湯。有時候真的懷疑她是不是也有小叮噹的百寶袋。

對於朋友的事,我覺得她用心的程度只有比做自己的 事,有過之而不會不及。 這除了很好的家教之外,先天的個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之前請她幫忙校對一篇文章,即使忙了一天之後,她仍然耐心看了多次,改正文法,也會和我再討論,確定沒有偏離原意。  有時候和她在談一些網路上的新科技的同時,她也會想到某某朋友,也許會需要這方面的資訊,馬上拿起電話和朋友分享。 如此廣結善緣,幾乎每一個朋友都喜歡她。

室友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即使己屆天命之年,她的內心大概仍 有廿五歲的理想和活力。 總是願意試試沒有嘗試過的事物。 她對一件事情,總是會先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而不會因為後面可能遭遇的困難遲遲不行。 和這樣一位充滿正向能量的人為伴,可以想見日子是很快樂的。 任何新奇怪異的構想提出,不會有人先澆一盆冷水,而會先看有什麼地方可以應用,即使天馬行空,但是仍然討論得很愉快。  不過可能在一個月後,某一個早餐上,她會冷不防地問你,上次那個想法,後續的狀況如何。   有些是連自己都已經忘記了,而她卻是用心記在心裡。

在眾多女性朋友裡面,紹穎大概是最能和我聊電腦的 事情了。即使不是理工的本行,但是她在了解和應用一個新科技的速度,卻是比起其他在設計IC或是寫軟體的友人更快。很多事情只要輕輕點一下,她馬上能夠抓 到重點,也許幾個星期之後,你會發現她用得比你更好。 也是由於這個不自我設限和隨時在打破框架的覺察,她的涉獵就不僅僅在本科的建築/企管之上,在宗教與神秘學,生化,有機產業和房地產投資,她都可以很用心 地投入,然後與你侃侃而談。書架上的書也是千奇百怪,都很有趣。

紹穎喜歡和人接觸,在任何場合都能夠發現她很用心 地參與。也因為興趣與交遊廣闊,所以很多朋友都喜歡找她聊天, 但是她另外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完全不八卦。對於朋友的困難或是隱私,她從來都不多說,即使需要提到,也是淡淡地帶過。 之前她和景南成立的大A學習基構,到後來的基金會,在生活教練的訓練中,或多或少也幫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吧。

總之,在和她近距離相處的這一年多來,真正感受到她的許多優點,也莫怪在台北的老太太,每次提到她叫我回美之後,找紹穎當室友的建議,都會得意洋洋。 (其實當初我有私心,只想一個人住。後來談起來,發現她的許多優點,每次都Echo被臭罵一頓,說早就跟我說了,還不相信!)

星期日, 10月 25, 2009

美國福智的讀書會


經過朋友介紹,參加了一個由北加福智中心辦的讀書會。
之前也參加過其他的讀書會,但是都是比較小規模的,人數大多是在六到十人之間。而這次的讀書會,事先是用網路報名,在報到的時候有義工發名牌,給講義,沒有書的人也可以現場買書。就像Judy所說的,是個比較用心而有組織的運作方式。她提到最早報名的時候,還有人打電話follow up。因為有了人與人的接觸,所以如此一來報了名而不出現的機會就比較小了。

討論是在一個佛堂舉行的,裡面也供奉日常法師的舍利以及一個簡單而莊嚴的密宗唐卡與佛像。 不過之後整個討論的過程倒是都沒有涉及宗教。(除了簡報裡面幾個像是’證量’,'火宅’ 的佛教術語之外)開始事先的分組可能是按照報名的順序,因為我發現和Judy都是在同一組。一個小組有六到八人左右,其中配有一位’關懷員’(不曉得誰發明這個名詞,乍聽之下,真的有些不習慣) 這次討論的書本是”用心” 是由一名因為車禍而脊椎受傷全身癱瘓的心理學家,在連續經歷過許多的人生不如意事件之後,所領悟到的心得。 開始有兩名導讀人,使用Powerpoint的簡報,穿插有作者自述的影片,和大家導讀。 中間有大概半小時的小組討論 (包括相見歡),最後有一個大堂分享。 整個活動蠻緊湊的,對時間的控制也不差。 最後還有讓大家帶回去的問題。 感覺上是用一個經營企業教育訓練的方式來帶讀書會。

裡面的小故事裡有一個印象深刻的: “就是一位朋友見到另外許久不見的好友變胖,馬上提供了一大堆減肥秘方,她的朋友只冷冷地丟下一句話:你有胖過嗎? 如果你從來都沒有胖過,那 憑什 告訴我要怎 做 ? ” 當然你也可以說,沒有第一手經驗並不表示就不能成為一位好老師,不然人類的智慧要如何累積,並不是要每個人都要犯同樣的錯誤才有所謂的’證量’ 來教導別人,不是嗎? 不過,的確,對於別人的’不幸’如果我們沒有同理心,而只是用所謂’專家’的說法來教訓別人,那 是很難引起共鳴的。

讀書會整個重心都是以’焦慮’為主軸,只是我個人覺得有一點點過於牽強,因為這本書的主題是’用心’,可不完全是焦慮呀, 到了這個年紀,我們每天都多多少少會收到一些朋友的關於如何養生的健康之道,只是那都只是surrival, keep healthly而已,怎 去活出價值才是比較重要的吧。 每次朋友問道最近如何,我多 希望能給一個不是 ‘ I am doing ok. ‘ 或是 ’still alive’的 答案。 從生活的那一個方面去’用心’ 應該比較是要談論的重點吧。

查了一下福智另外有福智企業菁英網,所以我想或許都是同一批人在設計課程吧。

會後發現他們會所有一個小的食品超市,東西價格很公道,而我比較有興趣的,卻是台灣來的酥油燈,因為在本地比較不容易找到。

後記:剛剛接到另一位福智小組關懷員的follow up電話,聽聲音好像也是從台灣來的朋友。 據說她參加福智已經十幾年了,而且很喜歡這個團體,以及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研讀 (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裡也有日常法師講的錄音版)。 嗯,蠻有趣的,即使在台灣好些朋友都提到在研讀這本宗喀巴大師所著的書,只是自己從來都沒有翻過。 下次也許去佛光山的圖書館借閱一下。

後記二:剛剛在佛陀教育基金會聽了一下日常法師的錄音版,很喜歡他的聲音,感覺上是一位很敦厚而謙和的長者,也許是該把它下載到iPod 裡聽一下。不知道福智有沒有做成PodCast?

後記三:參加了第三場讀書會,上面的領讀人是我們第一天的關懷員,很意外她講得非常地好。內容豐富,唱作俱佳,而且對現場的掌握度也很高。 難怪有一個參加的學員說:這是她一生中很充實而且難以忘懷的兩個小時。

後記四: 前兩天去參加福智的廣論新班,順便拿了一本福智之聲。看到從台灣運到美國的一些食物,很多時候都會因為瓶瓶罐罐的碰撞,或是保存期限到期而不能再賣,這些也都是他們成本上的許多負擔。 自己當初嫌貴是有些沒有同理心了。 懺悔!

星期日, 10月 11, 2009

學佛的障礙

前兩天看黃念祖老居士的心聲錄的時候,讀到一句話,心裡猛然動了一下:

世智辨聰是佛教所講的「八難」之一,學佛是有八種人是很困難學的:聾子、瞎子、啞巴……。
啞巴,他就不能問話;如聾如盲,他就看不見、聽不見。啞巴,他就不能問話; 還有神經病等都屬於「八難」之一。 這個世智辨聰是跟「八難」並列的。
我們有的時候常常不知道,有的人還以此自負,不知道這是一種缺點。

以前的讀學佛八難的時候,種種輕易看過,只是當作一種知識。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原來自以為了不起的聰明才智,事實上和一個精神病的人,在學佛上都是有一
樣的障礙啊! 以後真的要多多注意自己的習性。 老子所說的絕聖棄智,應該是有同樣的體會。 佛經裡時常出現的 ‘不思議’
其實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許多境界或實相,事實上是沒有辦法用人的聰明智慧去思索而得的,’說一物,即不中’
那 我們又怎 老是努力地用妄想,分別去思考,想要弄明白呢 ?
註:王驤陸居士:
云何八難,一者地獄,二者餓鬼,三者畜生。入此三道者,或受苦無間,或癡愚無知,不能聞佛法。四者生北俱羅洲,人壽千歲,衣食自足,無諸病苦,亦不願聞
法。五者生長壽天,即色界天,無色界天,亦貪喜樂而不欲聞法。六者盲聾瘖啞,無法可使之見聞佛法勝諦。七者世智辯聰,即世人自信力強,好強辯作聰明者亦能
障道。八者佛前佛後,謂生於此世,無佛法可得為見聞,是為八難。

星期四, 10月 01, 2009

很棒的一本佛學的演講集-心聲錄

前兩天在聞思修居士林聽梁乃祟教授講 : 三界唯心 與霹靂說。 梁教授是一位科學家,他從一個學理工的學佛的人的觀點,來闡述佛教和現在科學所認為宇宙的起源究竟有什麼相同之處。 裡面也把十二因緣以及(能覺,被覺)的關係做了一個清楚的說明。 會後發現居士林裡有不少結緣的書籍。有一本王驤陸居士的演講合輯,被另外一位同修先請走了。 我請了兩本元音老人的書,有本心經抉隱,紹穎已經有了,準備把手邊的這本給老太太。

星期一, 8月 17, 2009

一個開心的下午

昨天因為室友的緣故,去參加了一個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的potluck。結果只能說 - 很感動!

和北一女結緣,也是由於室友紹穎的介紹,幫他們重做了北加的校友會網站。因為在幾次的互動之中,認識了他們網路組的幾位朋友。所以想想也不是完全沒有認識的人,於是也就厚著臉皮一起去了。 一個四五十人的potluck, 如果每個人都帶一道菜,一定很亂。但是裡面有人自告奮勇用經營百萬專案的精神,做了一份詳細的Excel 檔,讓大家’認養’。 即使一道壽司手捲,都可以拆成三份不同的食材,指定好份量讓不同的人來準備。裡面的內容從烤鮭魚,烤串蝦,涼麵,潤餅捲,到水果與甜點,都有專人負責。 所以感覺像是去參加一個有組織的party,有條不紊。效率和配合度之高,真的很令人訝異。

主人的家有超過半個Arce的地(大約六百多坪),裡裡外外寬敞明亮,草地和庭園造景也都做得很好。 我想即使是辦八十多人的聚會,也都不會覺得擁擠。 在宴會之前,他們校友會的理事會有中秋晚會的籌備會議。所以客人大概都是五點之後陸續到達。 我到的時候,看到幾個人還在討論晚會舞蹈節目的曲目,之後主持人一號召,所有校友都到庭院的泳池旁做一次排練。 很難想像一個跨大概十幾屆的北一女校友們,二話不說,都跟著老師一起練習。 你也許不會覺得稀奇,但是我知道室友在裡面是最年輕的一屆,她也近天命之年。當Michael Jackson的歌曲響起,大家都還是像年輕人一樣,毫不作態,盡情地配合。 想想看,三四十年前,這群人當年在高中的時候,又該是如何地意氣風發,青春盪漾啊!

北一女北加州在灣區應該是一個最大的獨立校友會。 有出版自己的年刊,有固定的聚會活動,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在今年的年會,仍然可以號召五百位校友參加。 而且每一屆的三十重聚(畢業後三十年),四十重聚,五十慶生,台灣,北美的主辦人都夠找回世界各地失聯的校友們歸隊(像是78年的重聚,他們就一同找回九百多位畢業了三十年的校友),一起來參加一個也許是三天兩夜的景點參觀或是幾日的遊輪之旅。 像是沒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情誼,這都不是一般校友會可以比擬的。

所以當室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她們的中秋懷舊晚會,這次可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因為在裡面,人和人互動的能量真的很好。 之後主人的公子又幫各分工小組照了相片留念。我也被拉去湊了熱鬧。在照相的時候,愛美的女人們,還是會為如何在鏡頭前顯得比較瘦,擺出姿態。 當然要啊,這可是要放在發行千份以上的年刊上面的啊!

星期六, 8月 15, 2009

曾經說過,不在部落格裡說別人,但是因為這是自己的日記,已經不打算公開了。所以只想把現在的心情,原原本本地記下來。
和一位朋友之間的摩擦,到今天已經大概一個星期了。 我覺得有些累。 那是我第二次對他大聲吼。 因為搞不清楚,為什麼道理會講不清楚。 即使希望彼此都先冷靜一下,不要討論這個網站的問題,但是卻是沒有用。 我感覺到有人在賭氣,用朋友的情誼和我堅持的所謂正確的道理在下賭注。 我不願意面對這個挑戰,想要避開。 因為已經有裂痕的情誼,是禁不起一再的任性的試湅。
我看到自己的失望與歎息,難道要維持一段珍貴的友誼是那麼地不易。 一直以為自己是特別被眷顧的,能夠有一位心靈上的朋友一起互相扶持。 一直不願意去想所謂’無常’這件事。 直到前天的一句話 : ‘我要清除三個連結,你的兩個部落格和彌陀山莊,我已經刪除了’ “哦!” 在電話的這端,我沒有答話。之後線斷了。 我的心靈連結也是。 其實沒有太大的心情起伏,因為好像這件事遲早會發生的,只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淒美的儀式,就如此地在一個八月的上午,沒有預兆地 展 現 。
再會了,我的朋友,也許今生我不會再遇見如此一位快意的友人。 但是,又怎樣呢 ? 你覺得三年的回憶還不夠多嗎?

星期二, 8月 11, 2009

偶得

昨天去一位朋友的店裡搬了一箱書回來,因為貪快,卻把腰給扭傷了,在床上躺了大半天,直上早上才能夠起來走動。 也謝謝室友費心的照顧。 把一些家事都攬去了。 受了傷,也比較能夠同理:原來生病真的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下次聽到朋友有病或是受傷,一定要多多地關心。

晚上在念普賢行頭品時,念到十大願王的最後一個大願 ,我都會很慚愧: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對於迴向,我們一般的概念都是把自己的功德或是好的東西和眾生分享。基本上那都”好像是自己多出來”的東西(我知道這個比喻不是很好,但是一下子找不到適當的說法)。但是要代眾生承受諸惡業極重苦果,嘿,嘿,這個嘛, 我每次念到這一段都會有些心虛。 知道自己仍然遠遠地做不到。

即使迴向比較廣義來說是真的要幫助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速達涅槃正路。我們每次做功課念的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不也就是用來對治自己的我執和生起慈悲心嗎 ? 所以慈悲的智首菩薩才會在淨行品裡,幫我們問大智慧的文殊菩薩,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方法。 原來修行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及,而是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累積而來的。

星期六, 8月 01, 2009

還在考場?!

剛剛吃了兩大湯匙綿密的H-D牌百香果冰淇淋,於是有點罪惡感地把呼拉圈拿起來搖。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三個月前,我以為自己已經提早繳了白卷,考試已經結束,是不是太輕忽了一些? 看最近的樣子:好像有一個考題一直跟著我,但是自己卻一直當面錯過,不肯作答。

從別人的考古題,我看到了試題看可能的答案,但是對於自己的考題:”慈悲”,好像卻是一直沒有動筆去回答。 其實這個考題已經考了好幾次了,只是有時候,我可以一下子清楚地看到試題,但是有時候,常常是以事不關已的態度去應付。

早上還和一位朋友聊天,提到地藏經裡的一句話: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是的,在知道這些道理之後,修行人除了戒慎恐懼之外,對於其他陷在其中的人,是不是也能如地藏菩薩一般,引導迷人脫離險道呢? 這其中的智慧與慈悲,我們又如何拿捏好分寸呢 ?

剛剛貼了一篇文章,是關於一位民國初年的出家僧人,因為我慢起作用,最後只落得成為土地公,修行人不可不慎 !

星期日, 7月 26, 2009

飢來吃飯,睏來眠!

鄭重宣告: 以後在這裡發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針對我自己要改進的習性和缺點,請所有的讀者不要對號入座 !(我講的,一定不是你! 因為修理自己都來不及,那裡有時間管你那麼多!)

時常會看到自己的一些幸災樂禍的心,其實不是真的的幸災樂禍,比較貼切一點的應該是嫉妒心。 即使是那麼一閃即逝,小小的一點,我也可以清楚地了解,那是把自己拿出來和別人比較後的結果。 心,一直是在不停地分別,比較,攀緣。 也許是聽到一支自己沒有買的股票,聽到別人賺了, 心裡會有一點點不快,我看得到那一下子升起但是隨即被理智壓下的念頭。

如果說第一個不經思索的念頭起伏是真心,那麼我真的時常不能去說服自己算是個’好人’。 因為之後的念頭所展現的都只是’修養’ 而不是’修行’。 是經過很快的算計以及往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向的進行的的一種表達方式。 那個在這之前的我,才是自己最想要去面對和挑戰的真實’我’。 我個人定義的修行,應該也是真正去展現剝去所有佛法,道德,任性,身份地位的外衣之後的那個靈魂,能夠清清楚楚地安心自在,而沒有需要其他任何的修飾。

大珠禪師的 : 飢來吃飯,睏來眠。 是多麼地瀟灑自如,何其簡單又何其難啊 !

還是五年前自己的那句(到現在還是做不到的)老話 : 從細微的地方用心,努力地跳脫慣性,而能持之以恆就是修行。 在過於理性地審視自己時,別忘了最原始的溫柔的初心 。 嘻 ! 我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問題卻又做不到呢?

星期六, 7月 25, 2009

下一世我將在那裡見到你 ?

在海角七號開映以前,就一直很喜歡中孝介的那首各自遠颺的歌,剛剛在YouTube上重聽,仍然是很感動。 其實我更喜歡的也許是他個人所散發出來的一種寧靜而安詳的氣質。 簡簡單單而不喧嘩。

我們在這一世都有要好的朋友,家人。但是每天的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讓我們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 只是這種變化是如此地細微,我們完全不會感覺到這些情境的遷移 。 親愛的朋友,在下一世,我們又會以怎樣的形式重逢呢 !


星期五, 7月 24, 2009

不落兩邊

昨天和朋友為了Dell 台灣公司因為兩次在網路些標價錯誤,而由美國派人到台灣來公開道歉的事,有不同的看法。

大嬸婆:Dell 的確有問題,但是我以為,在發現別人錯誤之後,趁火打劫,馬上利用網路傳播給大家,無異於助人為惡。 就好像看到別人家的保險箱沒有關,然後呼朋引伴一起來撂奪,始作俑者,其心可誅。 而媒體的推波助瀾,更是把大家的道德意識向下沈淪!這就是見惡隨喜!

我們為了這個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有了一些小小的爭辯。

直到早上讀虛空藏菩薩經,才知道我們兩個都錯了 !

有一次虛空藏菩薩看到東方世界有大光明,於是請示了勝華敷藏佛之後,率領八十億菩薩,來到娑婆世界聽釋迦世尊說法。 正當大家看到虛空藏菩薩來之前,娑婆世界出現的種種殊勝神變,歎未曾有。正在想不曉得要怎麼幫他們安排座位的時候,在世尊的座下,自動涌現了現了八十億諸寶蓮華為菩薩座,同來的菩薩個個結跏趺坐。

在世尊說了許多虛空藏菩薩的功德之後,虛空藏問了佛陀一個問題:世尊,這個世界是五濁惡世,為什麼您還要在這裡講經說法,施作佛事? 然後釋迦牟尼佛說:

“善男子。汝見虛空。無有貪欲,無瞋,無癡,自性清淨。風塵暗障,以為不淨。既澄朗已,即見日月星辰。及知剎那羅婆時數。善男子。如來久於第一義空,已得自在。見一切法無有貪欲,瞋恚愚癡。無縛無解,自性清淨。但以眾生客塵煩惱之所覆障。不能覺悟。如來慈悲為此等故方便說法。而為除斷客塵煩惱。開其智眼。使見如來淨日照明。現在獲覩甚深妙法四念處法。乃至八聖道法。令諸眾生建立安住。又令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大慈悲。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成一切種智。”

我既已清楚了修行方向,決定要和佛菩薩學習,那麼為什麼還是在用世間法,還是執著於善惡兩邊的對待,只看到別人的錯而嚴加指責? 放不下的是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性,讀了一堆佛學的文章,但是卻沒有真正應用到生活裡。 只會口中說業障深重,但是卻又暗下覺得自己宿智聰敏,與眾不同。

即使二千五百年前 孔子在論語裡也說過 :” 若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看到別人的過錯,我們的慈悲心又修到那裡去了,那裡可以在這裡妄加指責呢 ? 每個人的佛性就像虛空一般,只是一時被貪欲,瞋恚,愚癡所蒙蔽了。 但是一旦澄朗,所有的光明就自然展現。 我們又那裡能夠隨意批評別人一時的覆障呢?

看到別人的過錯很容易,但是看到而能不批評,再以慈悲心去化解,這才是功夫。

修行人, 要隨時提起正念, 不忘失自己的菩提心 !

懺悔!

星期三, 7月 22, 2009

小小的領悟

早上把車子送到車廠修理。 剛剛轉出巷子就被一輛警車跟上。哈哈,其實我想他們是要告訴我,後面的煞車燈壞了一個,(因為前兩天已經被另外一部警車攔下,開了警告單),後來看見我轉入車廠就沒有再攔我。 把車子和車廠人說明了問題,便慢慢走路回家。 電話響起,有一位之前的同事要找人一起吃午飯。 嘻,抱歉,今天不行。 回到家卻發現擺了一個大烏龍, 沒有帶車庫的遙控器,嗯,試了所以的門窗都是鎖上的。 室友又上班去了,好吧,再走回車廠拿。
在途中發現天上出現了七個不明飛行物體。 哦,原來所謂的幽浮就是這樣子,可以在空中急速迴轉。 看它們玩了三十秒之後,瞬間就同時消失了。好吧,也算見識到了! 心裡其實沒有太大的興奮,反正人類不知道的東西可多了!
不知怎麼地突然想起了凡四訓裡的雲谷禪師, 然後再想想過去二年多,對於能夠’預知’別人未來的’修行人’能力的好奇,自己居然都沒有意識到,其實這已經離開了佛教的正信。 所以囉, 一定要經歷一次慘痛的教訓才會恍然大悟! 但是就像老太太講的,也要謝謝這些演員們,不計代價的演出,不然說實在的,我們兩個人也不會那麼快地看清楚。 有很多道理的領悟,不到你自己親身去經歷是不會深刻的 ! 只是,一個人的生命實在是太短了,那裡能夠用那麼多青春去經歷所有的功課呢 ?
聰明的你,想到了解決的方法嗎? 我是已經知道了,但是…反正告訴你,你也不會相信,自己慢慢去揣摩吧 !

星期一, 7月 20, 2009

好用又快速的Windows 檔案搜索程式 Everything

Everything 是一個我很喜歡的檔案搜索程式,它非常的快,又小(334K),不幾乎不佔什麼系統資源,而且是免費的。

以前為了在Windows 裡找一個檔案都要花不少時間。 Google Desktop 雖然很棒,但是卻是耗掉不少系統資源。

這個檔案號稱,即使是一個全新安裝的XP 兩萬多個檔案,也不用花到一秒就可以做完索引的搜索。

要是你時常找不到檔案放在那裡, 可以下載來玩玩, 保證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在這裡可以看一個簡單的展示, http://www.jillli.com/Tutorial/Everything_Search.html

程式下載點在 這裡 http://www.voidtools.com/

管你前世是誰 ? !

剛剛看了彌陀山莊裡的一篇關於歷代有些僧人轉世投胎的故事。其實感嘆頗多。 前世的了悟並不能保證今生就一定會有什麼不凡的成就。 那些開口閉口自己是什麼菩薩或是羅漢再來的人,有沒有仔細想過,這輩子有機會接觸佛法,這輩子是不是更要把握時機和因緣,好好地修持 ? 即使真正的菩薩都有隔陰之迷,我們一般的凡人,又怎能不好好立定志向,一門深入,求生淨土呢 ?

-------------------------------------------

元、末山

元朝建寧府,有一僧名為末山,出家後曾檢視一行禪師所著的『定平生詩』,其中有「一木移來嶺上安」之句,認為此句即是指「末山」,認此是上天預先定下其名號也。出家後喜歡與人結善緣,鋪平道路、架設橋樑,所做的善事不計其數。往生之後,託夢現身於城中的鄒氏說他要來投胎,其友人也有夢見此事者。等到此小孩年紀稍長之後,雖然自己知道前身是出家僧,可是不喜歡與僧人交往,整日癡癡獃獃,就如同木石一樣。

義斷崖禪師

杭州天目山的義斷崖禪師,曾經參見高峰禪師而得其意旨,歸依趨向他學法者甚多。往生之後,曾經託夢現身說他要投生於吳興一帶的百姓民家,後來又出家為僧,名瑞應,字寶曇。自從年幼到壯年,受人禮拜供養而沒有一日缺乏。我當時暫居於天界寺時,寶曇當時也在那裡,彼此相鄰而居頗有一段時間。我觀察他的所作所為,庸庸碌碌與常人並無差異,有時以禪宗參究的切身之事來叩問他,也只是迷昧無知而已。此二人(末山之轉世與寶曇)前身都是非常之人,怎麼會頓時忘記了其前世所修習的佛法而變得如此呢?古人所謂的:聲聞尚且迷昧於出胎,菩薩猶會迷於隔陰之後,那麼修行之人,怎麼可以不謹慎呢?

誠公座下少年僧

江西絕學誠公,隱居於山而不出入於世間,其座下有七個人結盟一起參禪。其中一人年紀最輕,超越眾人而有所得,誠公以三關之語考驗之,其應答迅速就如同鼓聲回應於鼓槌。可惜不幸早年便死,投生於山下的民家,父母都有夢到其來投胎。才五歲時,令其讀書,便能朗朗上口,不必麻煩老師教導,並且能夠分析其詩文之意義。有一日,其父親牽著小孩入山見誠公,誠公問說:「你前生回答我三關的三個轉語,你還記得嗎?」小孩說:「請師父舉出來看看。」誠公舉出後,小孩乃點頭云:「這是我的話沒錯。」誠公於是囑咐其父親要好好保護養育他。

其他寺院的僧人,於是以重金賄賂其家人,求其作為弟子,並且讓他學習魚山的梵唄唱誦。從此以後便應付施主家的請求而拜懺,常常得到很多的供養金,驕慢奢華之心於是生起,世俗間種種不法之事便無不為之。誠公知道此事之後,便立下三種大願嚴厲告戒學法者,凡是參禪之人,於寂靜安定之中得個歡喜之處,此乃是世俗塵勞乍時止息,智慧之光稍為顯現,然而不可以視為已經究竟。何以故?這是因為八識田中,無明根本的種子仍然尚在,比喻就如同以石頭暫時壓草,搬去石頭之後雜草則必定再生而無疑啊!後世之人應當要預先警戒之。(山庵雜錄)

至於在凡夫地當中,雖然是已經能夠伏惑而發起覺悟之菩薩,一旦經過輪迴生死、轉世投胎等非常重大之改變,則便遺忘了其過去所證和所修之境界。是故遇到種種因緣有些也會退失,仍然墮落於痛苦的三途之中,這也是可能會有的事。

若是有凡聖同居土,可以像極樂世界一樣,雖然具有三界,但是唯有人道、天道。是故一切含識眾生只要獲得往生者,即可長辭於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等四趣的生死痛苦。更加上種種的助緣大大具備,其壽命之數沒有辦法思量,縱使是最下鈍的根機,只要經過一生的熏習修行,無有不能證得聖果之人,又怎麼會有退轉之事呢?

(無功叟淨土自信錄/ 節錄)

星期四, 7月 16, 2009

真心不昧

本來正準備要做一點功課,但是看了時鐘已經過了十二點,想想今天又得在簽名簿上,乖乖放一個尷尬的臉。 其實做幾天功課以來,十天裡有九天其實是為做功課而做。 所以在持咒念佛的時候,自己也清楚,那份真正的誠意實際上是不夠的。 我感受不到半年前心裡的那份專注和柔軟。 少了那種無私而且沒有得失的真心。

我問自己,怎麼了? 為什麼警覺得這麼慢? 所謂修行並不僅僅是讀讀公案,知道一些典故,或是做一點點所謂的布施而已。 這些我都感覺不到踏實,因為實際上心還是在向外攀緣的。 只是一直拿些小小的虛榮來轉移注意力或是試著填補空虛而己。 我 在 退 步 ! 這是心裡一個很清楚的聲音,只是自己一直不去理睬它。 好像等待有足夠的罪惡感出現,才會產生一點點的動力。 只是生命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消耗掉了。

剛剛再讀之前禪宗大德夢窗和關山兩位禪師的行誼,又是令自己汗顏。 什麼時候才能夠知行合一,拋開所以的福德假相,清淨本心,老老實實地去做呢 ?

星期三, 7月 15, 2009

自己照護照的相片

室友要申請護照,但是不想花廿元去Kinko's 去照兩張醜醜的拍立得相片。在美國,護照的相片是沒有在幫人家修片的。於是我們就在家裡DIY.

昨天她本來買了印相片的亮面印表紙,準備用家裡的彩色印表機印,但是又較擔心效果不好,或是照片的格式會不會被接受。 在網站上有看到許多人提供的Photoshop的模版,但是用了覺得也不是很方便。

下午後來發現了有一個很不錯的網站,(www.epassportphoto.com) 可以把你的相片上傳之後,它會有一個模板可以幫你來確定符合要求。 並且可以直接傳到和合作的廠商做相片的輸出。 或者也可以自己下載4X6 格式的相片到你的電腦裡。 在下載前,它們會先幫你轉成300dpi的解析度,所以在沖洗出來的效果是很清晰的。

我們選擇把相片上傳到家裡附近,一家有照片沖洗服務的藥妝店(Walgreen's), 一個小時之後就拿到相片了。 一共只花了不到一塊美金(因為我們洗了三種不同表情的相片,不然一張只要2毛錢)。在一張4X6的相片是可以放五張護照相片。

PassportPhotoSheet_SMALL5

(以上是網站提供下載的相片,剛好是4x6的大小)

這個服務完全是免費的,裡面也有台灣和其他各國的護照和簽證的格式哦。

星期一, 7月 13, 2009

朋友的作品


這是一位未曾謀面的朋友 Monique Zhang 設計的衣服。 拿來處理一下成油畫的效果。即使掛起來欣賞也都是件很漂亮的作品。

(只有裡面的衣服是處理過的,其他的相框和人物都是合成的啦)

下面的這些都是她設計的衣服,至於價位… 嗯是不便宜啦!

星期六, 7月 11, 2009

心的鍛煉

這幾年來發現了自己有一個毛病,但是卻是不太容易改。 就是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別人說話的內容,常常是沒有進入我的腦子裡,對於沒有興趣的話,好像在耳邊就直接過濾掉了。 或者對於表達的比較慢的人,自己思緒常常會往前面跑好幾步,而時常打斷別人的話頭。 這也是老太太一直在講我的毛病: 敷衍和不耐煩。

剛剛從SKYPE上和老太太在聊一部她新買的書- 國家的囚徒(大陸版叫做改革歷程)。(這是 趙紫陽在人生的最後幾年的軟禁期,在老部屬杜導正等人的協助下,於二○○○年左右,以京劇與兒歌錄音帶,祕密錄製至少三十六卷錄音帶,留下逾三十小時的珍貴錄音。裡面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他的一些看法,以及對中國政經體制的質疑。這些文章和書正被中共封鎖中)

老太太提到,過去一直對於大陸文革和六四天安門的屠殺有關的新聞和文章都不忍去讀,因為太悲慘了,讀了令人實在是太難過了。 其實不只是她,很多人應該也是有同樣的情況。 這時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念頭: 菩薩聞聲救苦,在六道裡又有多少比這上更悲慘的事,要是祂的心是封閉的,耳朵沒有打開,如何能夠了解眾生的痛苦 ? 也就是說菩薩的心是經過無始來,從承受和同理眾生的苦難中淬礪而成就。這也就是在普賢行願品所說:”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而我們為什麼能夠輕易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就是把自己的重要性放在別人之前嗎?

想到這裡,我又多了一個改掉壞毛病的動力。 謝謝老太太的提醒 !

星期三, 7月 08, 2009

七月的下午茶

下午和Carol到一位住在Dublin的朋友家喝下午茶。 主人Miggi是位對西式餐點,和紅酒很有研究的專家。 本身也開了好幾堂西餐料理以及咖啡烘焙及品嘗的課程。

到的時候,主人已經把精緻的西點準備好了,正在安排照相器材,拍下來做記錄。

Carol 和她心愛的英國咖啡杯

Carol 和她心愛的英國咖啡杯

下午吃的點心,甚至運咖啡豆全都是Miggi自己烘焙的

下午吃的點心,甚至運咖啡豆全都是Miggi自己烘焙的

或許是因為是在暑假,又不在周末,所以來參加的客人不多,但是卻是恰恰好合適聊一個輕鬆的話題。在來之前,主人要大家準備一道自己拿手菜的食譜,也可以在聊天中和大家分享。 只可惜我一輩子進廚房的日子屈指可數,只能聽幾位大廚們發表高見,然後用想像力在腦海裡架構可能的畫面。當然啦,這些食譜大概不會在記憶中停留過夜,一覺醒來就會還給老師了。

Miggi今天烘了衣索比亞來的咖啡豆,她說這些咖啡是透過 Fair trade 來的。FairTrade (公平貿易) 提倡一種關於全球勞工、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試圖透過與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及勞工的緊密合作,將他們從易受傷的角色,轉化成為經濟上的自給自足與安全。這些觀念也在台灣慢慢地被人們接受。

Miggi 又提到說:咖啡豆在烘焙之後最好是能在二個星期之內就把它們喝完,這樣才能真正嘗到新鮮咖啡的香味。也聊到在柏克萊發源的Peet’s coffee的歷史。 原來現在在世界各地流行的Star Bucks,在開始的幾年,也曾經向 Alfred Peet 買過他們烘焙的豆子。 而 Mr. Peet 這位在二次大戰之後移民美國的荷蘭裔烘焙家,也深遠地影響了美國的咖啡文化。而原本只在柏克萊的店,也慢慢地從奧克蘭往舊金山灣區發展。

AlfredPeet

Peet's Coffe 的創始人和他的咖啡機

我個人對咖啡其實了解不多,但是一旦你喝過 Peet’s Cafe 打出來綿密細緻的奶泡之後,你大概就會開始對星巴克的拿鐵有些失望了。

星期日, 6月 07, 2009

女兒的獎杯

妹妹昨天寫了信給我,問我要不要看看她拿的獎杯。

她從小學鋼琴,但是老是要媽媽又吼又叫,才會很不情願地去彈琴,上了中學加入了管弦樂團,居然對小提琴起了興趣。 而且在其中擔任首席小提琴。 並且在幾次的比賽中名列前茅。  好快哦,從小時候最貼心的小寶貝,一下子高中就要上大學了。

Concert Master
Concert Master
Most Outstanding Instrumentalist
Most Outstanding Instrumentalist
Michelle and Trophy
Michelle and Trophy
Trophy - Concert Master
Trophy - Concert Master

星期五, 5月 08, 2009

脫去外衣

前兩天到一位朋友家吃晚飯,飯後聊天的時候,提到灣區有一位名人最近從佛教改信基督教,而且在教會裡做見證。 朋友並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即使周遭的朋友可能比較偏向佛教,但仍是沒有生起太大的信心。 於是花了一點點時間跟她解釋念佛的法門和迴向的方法。


早上和紹穎用早餐的時候,聊到最近的一個個案,有位朋友建議當事人去讀一下”與神對話”。 嗯,有趣! 幾年前也接觸這些新時代的思想,裡面的思考方向,的確是比較能投合現代人的口味。 比較少因果報應的色彩,而是以一種相互學習的方式來解釋。 以一個在佛教/道教裡打轉多年的朋友,要能打開心胸去接受,也許真的是另外一種挑戰。


但是轉一下念頭,佛法和自性其實是無所不包的,佛教從頭到尾就不是一門宗教,沒有高高在上的天主或是造物主,有的只是指引我們去了解和認證自己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自性的導師和方法。 其他分門別派的標籤,都只是後人為了方便的稱呼而已。
在洗去’蒙’在自性上的灰塵時,每個人選擇不同牌子的洗洗潔精,有些也許香噴噴的,在洗的時候很舒服,但是去污力不強,也或許又多沈澱了一些雜質,有些可 能是強效去污,卻又讓你洗得哇哇大叫。 但是最後才發現,原本要努力去除的自性上的’灰塵’ ,只是光影的作用而已,從頭到尾就沒有所謂的染污和對待。

我們怎麼時時刻刻保持這個覺醒,那才是修行的功夫。 就像宣化上人的那篇’老實念佛‘ ,看了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風雨不透,綿綿不絕,那也才是真正的功夫。

星期日, 5月 03, 2009

酪梨沙西米


我事實上不太吃酪梨,但是自從我們紹穎大廚搬過來之後,也把她的一堆’機絲頭’ 也帶過來,於是才開始喜歡喝酪梨蜂蜜牛奶。 前兩天有朋友來,提到把酪梨加嫩薑細末和醬油也很好吃,於是在想,也許加哇沙米也不錯。 於是就有了這道酪梨沙西米。 嗯,的確吃起來很順口而且健康。

買的是加州最有名的 Hass Avocado (哈斯酪梨), 酪梨事實上不屬於是水果和蔬菜,它實際上是漿果(berry) 族的一員。哈斯酪梨之所以命名為哈斯,是紀念魯道夫哈斯最初買來的一顆種子所長出來母樹繁衍出來的。 現在哈斯酪梨這個品種大概佔全美的八成市場,在加州更是有95%。 這個品種的酪梨可是在1935年就申請得到專利的哦! 當然也是比其他品種的酪梨貴上三成左右。

之前一直是打成蜂蜜牛奶來喝,但是這次直接感覺它滑潤的果肉,倒也是另外一種愉快的經驗。 剛剛查了一下它的營養成份,我的媽呀,實在太補了,看到我一天只能吃半顆呢。

hass_avacado1

酪梨的營養價值在水果類中居冠,因為只要吃一顆酪梨便能夠攝取到 鐵質 0.7mg、鉀720mg。酪梨也被稱為「森林中的奶油」,其果肉中約有20﹪是植物性脂肪,其餘的80 ﹪則是亞油酸與亞麻酸,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因此對防止冠狀動脈硬化及預防老化都非常有效。

酪梨糖份低,高能量,適合為糖尿病人之食物。酪梨吃過後有飽足 感,可作為調配低能量膳食材料。酪梨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養份,可作為主食,也可當蔬果,和其他的水果相比,每天吃半個酪梨,可以提供人體每日所需的維他 命A、C、E、菸鹼酸、葉酸及鎂等。不含膽固醇,對於心血管疾病有助益;酪梨也可供給維他命B1、B2、B6等,達人體每天推薦的8﹪。酪梨脂溶性維生素 (如維生素E與β-胡蘿蔔素等)的含量比其他的水果高而又更好吸收。生素E與β-胡蘿蔔素的含量比其他的水果高且更好吸收。

酪梨是高營養果實,含有比普通水果多四倍的卡路里,故在營養學上是被歸為油脂類。說得白話一點,也就是吃半顆酪梨就等於吃了一碗飯的熱量,因此,健康的人一天只吃 1/4顆便足夠了,如果在每日的食用量上不做限制,很快的體重就會上升,所以喜歡酪梨口味的,不得不注意節制食用量喔。 (營養師 葉玟伶)

星期五, 5月 01, 2009

布施你的心

昨天在整理夢參老和尚的開示裡,看到有一段話,真的於心有戚戚焉。

皈依三寶了,一定要有施心,施捨的「施」,不是自麼的「私」。你皈依三寶了之後,你老是用自私心的心,不行;要用布施的心,能捨,乃至於連你自己的身、首,一切你所有的都能捨,這就是布施。布施的涵義,大家一定要好好的認識。不要認為,和尚一說布施,佛一說布施,就是錢錢錢,一切都向錢看,那樣子所得的功德很小,布施你的心,得的功德才大。

有些弟子問我:「師父啊!我想布施你老人家,你缺什麼?」我說:「我想成佛啊。」我都未成佛,我怎麼能供養師父呢!我說:「你念部經就行了。長的經你沒時間,念部《心經》總可以吧。」佛教導我們,一切供養之中,法供養為最。如果我們要想供養佛,坐在佛前面念一部經供養佛。這個功德,佛跟你自己所得的功德非常之大。

你們怎麼一說供養,就想到錢,一說施就想到錢?要不要呢?要啊,也要。但是功德是小的,真正的功德是法供養為最,布施就是這樣子。
我在紐約發生過這種事,我跟在家的道友說:「你不要到處跑,你在家修行就好了。」他這個廟燒香,那個廟磕頭。這兒打佛七,那兒參禪。功夫都浪費了,路上開車的時間很多,都浪費了。於是紐約的道友就說了,他說:「夢老說的,我們不必到處亂跑,在家修就好了。」好多寺廟的師父跟我打電話:「老師父啊!你大概有緣份啦,我們沒緣份,我要吃飯,你讓人家都不去寺廟,我們吃什麼啊?「這不是誤解嘛。

我說:「你多挪出時間在家裏頭好好念佛,不要一天到處跑,跑完了,就講這間廟是非、那間廟是非、道友之間是非,你還修行什麼嗎?你信仰三寶、恭敬三寶,功德沒有,讓你嘴巴造業都造出去了,划不來是不是?「至於面對勸的人,我是這麼答案覆他:」你自己修行嘛,你還愁沒得吃、沒得供養?沒得供養,韋陀菩薩要負責任的,護法神是幹什麼的?護法神就是護法,但是你沒有法,那是不行的。」

護的法,你們諸位護的也是法,沒法的你不要護,我還是堅持我的意見。護法不是負責你吃飯的,也不是負責你穿衣服。懂得這個涵義就行了。
還有,必須護佛、護法、護僧。最重要的是護持不要忽略掉你自己,你要護持你自己的正念,護持你內心的善法,護心非常得要。我們往往把自己的善業忽視掉了,不護持,散失掉了;面對自己的那點世間財,用種種方法來保護,你保護不住的。你內心護持到了,一切天龍八部都給護持,你有了正法,你有了心,你還怕嗎?你愁什麼?什麼都不怕。身體是假的,全命是假的,是幻化的,不實的。真正要護的是你內心的善法,是你心的善念。念佛、念法、念僧,善護自己的意念,消除一發的障礙。
正因為我們的善念不堅定、正念不堅定,人家一誘惑、聽人家一催,把你自己的正念、正心就丟了,跟著人家轉去了。因此,定心跟護心都很重要。

修行人,我們共勉之 !

不識本心

六祖慧能大師曰:不識本心,修法無益。

對於這句話,一直沒有什麼感覺,(就像老太太講的,看得懂它字面上的中文,但是沒有了解裡面的意義) 直到最近一個月來發生的事,才令我比較清楚。 原來在過去幾年來,有很大一部分的時間,都攪和在一個以為是正法的幻境裡。

仔細回想一下佛陀和歷代大德們教導我們的,其實都只是在'心',自性上面用功。 在一個心性未定的時候,即使熟悉再多的'神通',那也只是在玩一場一個人'虛擬的電動遊戲'而已。 對於自己的修行實際上幫助不大。 一旦業障現前,對於業力的抵擋是完全沒有用的。 就好比把一座漂亮的保壘蓋在沙灘上,潮汐一來就潰不成軍。

在心經抉隱裡的一段話 :

佛為方便宣說,先叫我們息下妄心,停止粗惡,讓我們的心有個依止的範圍。等到就範之後,再叫我們明悟自性,曉得一切事物都是自性的顯現,離性之外沒有事物,事物就是性。性雖無形象、無相貌,但它遍滿虛空,故能生萬法。它清淨平等、不動不變、俱足妙用。所以說,不經開悟是不能入於真修的。開悟之前都是盲修,如不明心見性,則是在週邊兜圈子。只有識得真心,覺悟之後,才知過患在何處,才知向何處下手著力用功,才可進一步除習氣,而入於真修。
譬如在暗室中整理物品、清除垃圾。你該如何著手工作呢?倘若在黑暗中進行,你看不見東西,也就無法整理物品、清除垃圾。儘管你賣力去清掃,但在黑暗中瞎摸瞎碰,處處碰壁,非但空耗其力、勞而無功,還有可能碰得頭破血流,釀成事故。所以,必須先打開電燈,或打開門窗,使室內有了光明,方可著手工作。我們修法也是一樣,心燈一亮,有了光明,黑暗就破掉了,這就是破無明,開悟了。整理物品、清掃垃圾,就是除習氣。所以,修法也有個先後次第,就是先明心見性,而後再著手除習氣,入於真修。

關於破無明,並不是難於登天。我們苟能猛然省悟,一切境相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只一覺即可破除!前面我們曾講過黃山谷參晦堂大禪德的公案。晦堂借木樨花香當機點示一句:「吾無隱乎爾!」山谷便豁破無明,言下大悟!這則公案就說明了,我們的佛性時時都在放光,我們不要辜負了它,不要當面錯過而不識呵!只要我們一切放下,只一覺即可開悟見性。因為無明並不是確有一個事物,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難以破除。無明只不過是一個妄執、妄見,只是一時昏昧黑暗,所以一覺即能破。猶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

對於自己的習性,平時不用功去對治,在考試來的時候,你拿什麼去應付?! 如果在考試不及格的時候,再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那麼就更是沒有擔當了 ! 所以我還是回到原先自己的路子上吧,不要再起貪心了。

星期日, 4月 26, 2009

共修念佛的功德

為什麼要共修,一個人念佛和一群人共修念佛有什麼差別? 你可以看看下面這段影片的解釋,就能夠很清楚地了解了。

  以下是從法鼓山數位學堂裡摘錄聖嚴法師解釋共修念佛的力量:

佛教裡的迴向是什麼意思?

這是從法鼓山的數位學習網裡面節錄出來的一小段簡報內容。 聖嚴法師用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來解釋什麼叫做回向。

星期二, 4月 14, 2009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下午因為家裡停電,隨手拿了一本從台灣帶來的蔣貢康楚仁波切註撰的修心七要。 其實這本書我一直都沒有把它真正讀完。 因為有一個關卡一直沒有辦法超過。 看到最後有一篇摘錄華嚴經淨行品裡的祈願文。 心裡又是讚嘆,又是慚愧。 原來真正的修行人,是這麼隨時在發菩提心,隨時在做利他的發心。 之前讀普賢菩薩的行願品,已經覺得盡虛空三世應該包括了所有的願行。 但是淨行品裡講得又是一個可以一步一步在生活裡執行的細節。 實在真的太了不起了。 謝謝文殊菩薩的開示 !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捨眾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捨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剃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涌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捨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
見著甲冑,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恒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恒守正念, 習行眾善。
若見城廓,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歎仰。
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 當願眾生: 常不捨離, 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 當願眾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捨離無慚,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麤澀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捨離眾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遶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遶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
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下午因為家裡停電,隨手拿了一本從台灣帶來的蔣貢康楚仁波切註撰的修心七要。 其實這本書我一直都沒有把它真正讀完。
因為有一個關卡一直沒有辦法超過。 看到最後有一篇摘錄華嚴經淨行品裡的祈願文。 心裡又是讚嘆,又是慚愧。
原來真正的修行人,是這 隨時在發菩提心,隨時在做利他的發心。 之前讀普賢菩薩的行願品,已經覺得盡虛空三世應該包括了所有的願行。
但是淨行品裡講得又是一個可以一步一步在生活裡執行的細節。 實在真的太了不起了。 謝謝文殊菩薩的開示 !
淨行品的偈頌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 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 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 到真實處。
上昇樓閣, 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 徹見一切。
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 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 當願眾生: 捨眾聚法, 成一切智。
若在厄難, 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 所行無礙。
捨居家時, 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 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 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
詣大小師, 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 習行善法。
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 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 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 捨諸罪軛。
剃除鬚髮, 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 究竟寂滅。
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 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 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
自歸於佛, 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 發無上意。
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歸於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受學戒時, 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 不作眾惡。
受闍梨教, 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 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 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
受具足戒, 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 得最勝法。
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 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
正身端坐, 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 心無所著。
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 得不動地。
修行於定, 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 究竟無餘。
若修於觀, 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 永無乖諍。
捨跏趺坐, 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 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 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 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 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
若著上衣, 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 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 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 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
嚼楊枝時, 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 噬諸煩惱。
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 棄貪瞋癡, 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
洗滌形穢, 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 畢竟無垢。
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 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 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
手執錫杖, 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 示如實道。
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 當願眾生: 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
若在於道, 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 向無餘法。
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 履淨法界, 心無障礙。
見昇高路, 當願眾生: 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
見趣下路, 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 長佛善根。
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 捨不正道, 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 當願眾生: 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
見路多塵, 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 獲清淨法。
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 常行大悲, 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 當願眾生: 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
若見眾會, 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 一切和合。
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 離我諍心, 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
若見高山, 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 無能至頂。
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 當願眾生: 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
若見華開, 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 如華開敷。
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 眾相如華, 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 當願眾生: 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
若見大河, 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 入佛智海。
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 疾悟諸佛, 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 當願眾生: 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
若見汲井, 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 演一切法。
若見涌泉, 當願眾生: 方便增長, 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 當願眾生: 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
若見流水, 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
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 五欲圃中, 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 當願眾生: 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
若見園苑, 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 趣佛菩提。
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 三十二相, 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 當願眾生: 捨諸飾好, 具頭陀行。
見樂著人,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歡愛不捨。
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 有為事中, 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 當願眾生: 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
見苦惱人, 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 滅除眾苦。
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 入真實慧, 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 當願眾生: 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
見端正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常生淨信。
見醜陋人, 當願眾生: 於不善事, 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 當願眾生: 於佛菩薩, 能知恩德。
見背恩人, 當願眾生: 於有惡人, 不加其報。
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 調柔寂靜, 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 當願眾生: 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
見苦行人, 當願眾生: 依於苦行, 至究竟處。
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 堅持志行, 不捨佛道。
見著甲冑, 當願眾生: 常服善鎧, 趣無師法。
見無鎧仗, 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 不善之業。
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 於諸異論, 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 當願眾生: 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
若見於王, 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 恒轉正法。
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 從法化生, 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 當願眾生: 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
若見大臣, 當願眾生: 恒守正念, 習行眾善。
若見城廓, 當願眾生: 得堅固身, 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 當願眾生: 功德共聚, 心恒喜樂。
見處林藪, 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 之所歎仰。
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 入深法界, 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 當願眾生: 入於一切, 佛法之門。
入其家已, 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 三世平等。
見不捨人, 當願眾生: 常不捨離, 勝功德法。
見能捨人, 當願眾生: 永得捨離, 三惡道苦。
若見空缽, 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 空無煩惱。
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 具足成滿, 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 當願眾生: 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 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 不善之法。
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 具慚恥行, 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 當願眾生: 捨離無慚, 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 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 心無羨欲。
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 莫不獲得, 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 當願眾生: 大悲所熏, 心意柔軟。
得麤澀食, 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 絕世貪愛。
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 禪悅為食, 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 當願眾生: 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
飯食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 得無盡辯, 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 當願眾生: 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
若入水時, 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 知三世等。
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 身心無垢, 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 當願眾生: 捨離眾惱, 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 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 究竟清涼。
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 順佛所說, 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 當願眾生: 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
諦觀佛時, 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 端正嚴好。
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 尊重如塔, 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 當願眾生: 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 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 無能見頂。
右遶於塔, 當願眾生: 所行無逆, 成一切智。
遶塔三匝, 當願眾生: 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
讚佛功德, 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 稱歎無盡。
讚佛相好, 當願眾生: 成就佛身, 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 當願眾生: 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
以時寢息, 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 心無動亂。
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 一切智覺, 周顧十方。

星期三, 3月 25, 2009

SOS - 地球的求教信號

這個是大概廿分鐘左右的短片,有各種國家的文字字幕。全球已經有上百萬人看過。
如果我們開始關心地球,關心人類和其他一起在這個空間裡的生物,那麼你一定要花廿分鐘去看看,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重要的事 ? 證嚴法師在09年初不也是提倡'清貧生活' 嗎? 這是值得我們再度地省思,和往內看看欲望,與不必要的消費所帶來可能的結果。

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index.html

這段短片是使用Creative Commons (中文翻譯做 ‘創用’)歡迎引用與流通。

 SOS_BUTTON

星期二, 3月 24, 2009

成長難免受傷,如何治癒心靈小傷口?

雖然這是一套童書的廣告,但是不論是配樂或是圖片與展現的方式都做得非常好。 也幫他們推一下!

星期五, 3月 06, 2009

弘一大師 行誼略記

弘一大師 行誼略記
(摘自影塵回憶錄下卷 倓虛法師口述)

點擊在新窗口查看全圖

8f22814e6903.jpg (47.45 KB)

2009-3-6 14:05

e5bc98e4b880e5a4a7e5b8abe5a2a8e5afb6.jpg (36 KB)

2009-3-6 14:06

弘一律師,是三七年初夏,到湛山來的。
三六年秋末,慈舟老法師去北京後,湛山寺沒人講律,我對戒律很注意,乃派夢參師到漳州—萬石巖—把弘老請來。在他來之前,夢參師來信說:弘老來有三個條件:第一,不為人師;第二,不開歡迎會;第三,不登報吹噓,這約法三章,我都首肯了。
平素我常說:我在佛教裏是個無能的人,說什麼,什麼都不成。不過仗佛菩薩加被,借諸位師傅的光明,給大家作一個跑腿的人。我雖然無能耐,如果有有能耐,有修行的大德,我儘量想法給請來,讓大家跟著學。這樣於湛山寺也增光,於大家也有益。凡屬於大家有益的事,只要我力量能辦的到,總儘量去辦!
我常願大家「坐地參方。」什麼叫「坐地參方?」就是把大德請來,讓大家一點勁不費,坐地參學,就叫「坐地參方。」因為出家人手裏沒錢,在外面跑腿不容易,平安年月還好,亂世裏走路更不容易。還有一些老修行,住到一個地方輕易不願動;但對一些大德又很羨慕,這樣要滿他們的願,最好是請大德來,讓他們坐地參方。省得跋山涉水,千里遙遠去跑。
我的意思,把中國(當然外國來的大德也歡迎。)南北方所有大德,都請到這裏來,縱然不能久住,也可以住一個短的時期,給大家講講開示,以結法緣。因為一位大德有一位大德的境界,禪和子之中,止不定與那一位大德有緣;或者一說話,一舉動,就把人的道心激勵起來;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事!
三七年時,我曾預備把印光老法師,請到湛山來,開一念佛堂,讓印老在這裏主持淨土道場。以後因事變,印老沒能到湛山來,這是我最遺憾的地方。
弘老、也是我最羨慕的一位大德。他原籍是浙江平湖人,先世營鹺業於天津,遂寄籍於此。父、筱樓公,出身進士,做過吏部官,為人樂善好施,風世勵俗,表率一方,在天津為有名的李善人家。
他、在家名李叔同,另外出家在家還有好些名字,我已記不清。降生時,有雀銜松枝降其室,此枝到了他臨滅度時,還在身邊保存著。自幼穎悟異常,讀書過目成誦,有李才子之稱。性格外倜儻而內恬醇,凡做事都與人特別。可是他一生的成功,也就在他這個特別性格上。做事很果敢,有決斷,說幹什麼,就幹什麼;說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俗言說:「裝模不像,不如不唱。」例如他在家裏,專門致力於文學、藝術、音樂、圖畫……等,就專心致志,讓他成功。甚而在少年時代,一些風流韻事,也莫不盡情逸致。像唱戲一樣,無論扮演某種角色,都讓他合情合理到家。可是話又說回來,在家是那樣,出家也是那樣,出家後,把在家那套世俗習氣完全拋掉,說不幹就不幹!絲毫也不沾染。對於出家人應行持的,就認真去行持,行持到家,一點不苟且,這才是大丈夫之所為。也是普通人最難能的一件事!
弘老、在家時,是一個風流才子,日本留過學,社會上也很出風頭的。以他過去的作風,誰也想不到他能夠出家,出家後,又能夠持戒那麼謹嚴。一九一八年暑假天,他正在杭州兩級師範當教師,忽然要出家,誰也留不住。馬上把自己的東西完全送人,到杭州虎跑大慈寺,拜了悟老和尚為剃度師,命名演音字弘一。在他臨去虎跑時,學校跟去一茶房,名字叫聞玉。這個茶房本是在學校伺候弘老的,對他印象非常好,聽說他要出家,心裏有些不忍;於是給他帶著東西一同到虎跑寺去送他。進廟門之後,弘老馬上回過頭來稱聞玉為居士,很客氣的請他坐下,自己掃地擦桌子,汲水泡茶,以賓禮對聞玉。原先聞玉伺候他,到廟裏後他馬上倒過來伺候聞玉,晚上自己找鋪板搭床。聞玉幾次要替他弄,他說:
「不敢當,我不讓你來,你偏要來,現在你送我來出家,我很感激你。這是我們的家,你在這裏住一天是我們廟裏的居士,我應當好好照應你。」這一來弄得聞玉手足無措,哭笑不得。後來聞玉說:
「你說說算了吧,還當真的就出家嗎?」弘老說:「這還能假了嗎?」聞玉苦苦哀求,讓他玩幾天再回學校;可是他決心出家,說什麼也不能更改意志,反以言語來安慰聞玉,讓他趕緊回學校。聞玉看實在沒辦法,在他跟前痛哭一場,很淒涼的自己回學校去了。
弘老自出家後,就專門研究律,天津徐蔚如居士,對他研究律幫很大的忙。徐居士曾對他這樣說過:
「自古至今,出家的法師們,講經的多,講律的少;尤其近幾百年來,就沒有專門研究律的,有也不徹底。你出家後,可以專門研究律,把中國的律宗重振起來。」
中國出家人,自東漢至曹魏初年,並沒有說皈依受五戒的,只是剃髮出家而已。至魏嘉平年間,有天竺僧人法時到中國,立羯磨受法,是為中國戒律之始。自那時起,才真正開始傳受比丘戒。
最初傳到中國的律典,是十誦律,為姚秦時代鳩摩羅什法師譯。六朝時期,此律盛宏於南方。其次是四分律,僧祗律,五分律,有部律。
在五部律中,最通行的是四分律,這是東晉時代,佛陀耶捨和竺佛念兩位法師所譯,其弘傳講習則始自元魏時代的法聰律師。其後,有道覆律師,慧光律師,智首律師,各造疏注,大事宏揚。到了唐朝,道宣律師,據大乘義理解釋四分律,撰成四分律行事鈔三卷,四分律羯磨疏四卷,四分律戒本疏四卷,稱為南山三大部。再加上他所撰的拾毗尼義鈔三卷,(現存二卷。)比丘尼鈔三卷,合稱為五大部。自此律學中興,後人宗仰他,遂成為四分律宗;也稱為南山宗。當時有相部法礪律師,東塔懷素律師,各依四分律藏,撰造疏釋,與南山道宣律師,並稱三宗。到了宋朝元照(靈芝)律師,又作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四分律羯磨疏濟緣記;四分律戒本疏行宗記,專門解釋道宣律師的疏注,南山律宗,於是繼興。
南宋以後,禪宗盛行,律學無人過問,所有唐宋諸家的律學撰述,都散失不存。至明末清初,只餘一部隨機羯磨,那時有?益、見月兩位老人,欲重興律宗;可是對唐宋古典已遍索不得了。?益大師,雖著有毗尼事義集要;而對弘律方面收效極鮮。見月律師,是中興律宗的大功臣,對律學著疏頗多。所遺憾的,是他沒找到南山的著作,所出撰述,與南山律意,頗多不同之處,如解隨機羯磨,就是一個例證。
此外尚有一部流傳最廣的傳戒正範,意思雖未與南山著述盡相吻合,然厥功至偉!從明末,到現在,傳戒之書,唯此一部;各地傳戒,亦唯此書為依。明朝以前,各叢林傳戒方式,互有不同,且三壇戒法,不得一時俱受,要在三個時期,分期而受。實際上比丘戒太嚴格,受戒的人,未必盡能受持。與其在狹義範圍內,受而不能盡持,倒不如菩薩戒之寬容。因此見月律師乃訂定,在五十三天戒期內,三壇戒法遞次而受。這一則因受戒日期機會難遇;二則因受比丘戒後,再受菩薩戒範圍廣大,這樣在受戒方面來說,是從容得多了。
不過這部傳戒正範,因未見南山律之全部參考,並不算徹底完美之書。加以近代弘戒法儀,又依此稍有增減,已不是傳戒正範之本來面目。如欲恢復古代傳戒之法,必有真正持律明律的人,出而訂定。
自宋朝歷元明清,計七百餘年,中間雖然也有人提倡律學,可是已失去南山真脈。原因是中國弘律的人少,經過多少次變亂,律典已毀於燹火,有原本也都流落在日本。清末、徐蔚如居士,自日本請回,重刊於天津,然錯誤遺漏特多。弘老出家後,發願畢生研究戒學,誓護南山律宗,遍考中外律叢,校正五大部,及其他律藏。二十幾年來,無日不埋首律藏,探討精微。到處也以弘律講律為事,在我個人,也深願後來多出幾位弘律的人。
在弘老的著述中,最主要的要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此書將四分律文,制為表解,化賾為晰。所加按語,都是古昔大德警語,經六七年工夫始製成。稿子都是親筆所寫,當時由穆藕初居士捐七百元現鈔,委中華書局縮本影印,原稿保存在穆藕初居士處。在稿子後面,弘老還特意寫了一段遺囑,大意是說:我去世之後,不希望給我建塔,也不願給我做其他功德,只要能募資將此書重印,以廣流布,就於願滿了。
記得弘老來時,是在舊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氣—尤其是青島,熱得較晚,一般人,還都穿裌衣服。臨來那天,我領僧俗二眾到大港碼頭去迎接。他的性格我早已聽說,見面後,很簡單說幾句話,並沒敘寒暄。來到廟裏,大眾師搭衣持具給接駕,他也很客氣的還禮,連說不敢當。
隨他來的人有三位—傳貫、仁開、圓拙—還有派去請他的夢參法師,一共五個人。別人都帶好些東西,條包、箱子、網籃、在客堂門口擺一大堆。弘老只帶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繩紮著口,裏面一件破海青,破褲褂,兩雙鞋;一雙是半舊不堪的軟幫黃鞋,一雙是補了又補的草鞋。一把破雨傘,上面纏好些鐵條,看樣子已用很多年了。另外一個小四方竹提盒,裏面有些破報紙,還有幾本關於律學的書。聽說有少許盤費錢,學生給存著。
在他未來以前,湛山寺特意在藏經樓東側蓋起來五間房請他住,來到之後,以五間房較偏僻,由他跟來的學生住,弘老則住法師宿舍東間—現在方丈室—因為這裏靠講堂近,比較敞亮一點。
因他持戒,也沒給另備好菜飯,頭一次給弄四個菜送寮房裏,一點沒動;第二次又預備次一點的,還是沒動;第三次預備兩個菜,還是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眾菜,他問端飯的人,是不是大眾也吃這個,如果是的話他吃,不是他還是不吃,因此廟裏也無法厚待他,只好滿願!
平素我給他講話時很少,有事時到他寮房說幾句話趕緊出來。因他氣力不很好,談話費勁,說多也打閑岔。
愈是權貴人物,他愈不見,平常學生去見,誰去誰見,你給他磕一個頭,他照樣也給你磕一個頭。在院子裏兩下走對頭的時候,他很快的躲開,避免和人見面談話。每天要出山門,經後山,到前海沿,站在水邊的礁石上瞭望,碧綠的海水,激起雪白的浪花,倒很有意思。這種地方,輕易沒人去,情景顯得很孤寂。好靜的人;會藝術的人,大概都喜歡找這種地方閑呆著。
屋子都是他自己收拾,不另外找人伺候。窗子、地板、都弄得很乾淨。小時候他在天津的一位同學,在青島市政府做事,聽說他到湛山寺來,特意來看他。據他這位同學說:在小時候他的脾氣就很怪僻,有名的李怪—其實並不是怪,而是他的行動不同於流俗—因他輕易不接見人,有見的必傳報一聲,他同學欲與見面時,先由學生告訴他,一說不錯,有這麼一位舊同學,乃與之接見。
有董子明居士,蓬萊人,原先跟吳佩孚當顧問,以後不作事,由天津徐蔚如居士介紹來青島,在湛山寺當教員,學識很淵博。他和弘老很相契,常在一塊談話,那時我每天下午在湛山寺講法華經,弘老來聽,以後他和董子明說:
「倓虛法師,我初次和他見面時,看他像一個老莊稼人一樣,見面後他很健談的,講起經來很有骨格!發揮一種理時,說得很透闢!」這話後來由董居士告訴我,我知他輕易不對人加評論,這是他間接從閒話中道出。可是我聽到這話很慚愧,以後無論在何處講經,更加細心。
朱子橋將軍,多少年來羨慕弘老的德望,只是沒見過面。正趕他有事到青島,讓我介紹欲拜見弘老,一說弘老很樂意。大概他平素也知道朱將軍之為人,對辦慈善及對三寶事很熱心,乃與之接見,並沒多談話;同時還有要見他的人,他不見,讓人回答,說已竟睡覺了。
有一天,沈市長在湛山寺請朱將軍吃飯,朱將軍說:「可請弘老一塊來,列一知單,讓他坐首席,我作配客。」沈市長很同意,把知單寫好,讓我去給弘老說,我到他寮房裏一說,弘老笑笑沒言語,我很知他的脾氣,沒敢再往下勉強。第二天臨入席時,又派監院師去請他,帶回一個條來上寫四句話:
「昨日曾將今日期,短榻危坐靜思維,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
朱將軍看到這個條喜的不得了,說這是清高。沈市長臉上卻顯得很不樂意,按地方官來說,他是一個主人,又加是在一個歡迎貴賓的場合裏,當然於面子上有點下不來台。我和朱將軍看到這裏,趕緊拿話來遮蓋,朱將軍平素有些天真氣派,嘻嘻哈哈,把這個澀羞場面給遮掩過去了。
弘老到湛山不幾天,大眾就要求講開示,以後又給學生研究戒律。講開示的題目,我還記得是「律己,」主要的是讓學律的人先要律己,不要拿戒律去律人,天天只見人家不對,不見自己不對,這是絕對錯誤的。又說平常「息謗」之法,在於「無辯。」越辯謗越深,倒不如不辯為好。譬如一張白紙,忽然染上一滴墨水,如果不去動它,它不會再往四周濺汙的,假若立時想要他乾淨,馬上去揩拭,結果污染一大片。末了他對於律己一再叮嚀,讓大家特別慎重!
他平素持戒的工夫,就是以律己為要。口裏不臧否人物,不說人是非長短。就是他的學生,一天到晚在他跟前,做錯了事他也不說。如果有犯戒做錯;或不對他心思的事,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飯。不吃飯並不是存心給人嘔氣,而是在替那做錯的人懺悔,恨自己的德性不能去感化他。他的學生;和跟他常在一塊的人,知道他的脾氣,每逢在他不吃飯時,就知道有做錯的事或說錯的話,趕緊想法改正。一次兩次;一天兩天,幾時等你把錯改正過來之後,他才吃飯,末了你的錯處,讓你自己去說,他一句也不開口。平素他和人常說:戒律是拿來「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這就失去戒律的意義了。
給學生上課時,首講隨機羯磨,另外研究各種規矩法子。隨機羯磨是唐道宣律師刪訂的,文字很古老,他自己有編的「別錄」作輔助,按筆記去研究,並不很難。上課不坐講堂正位,都是在講堂一旁,另外設一個桌子,這大概是他自謙,覺得自己不堪為人作講師。頭一次上課,據他說,事前預備了整整七個小時,雖然已竟專門研究戒律二十幾年,在給人講課時,還是這麼細心,可見他對戒律是如何的慎重!因他氣力不好,講課時只講半個鐘頭,像唱戲道白一樣,一句廢詞沒有。餘下的時間,都是寫筆記,只要把筆記抄下來,扼要的地方說一說,這一堂課就全接受了。隨機羯磨頭十幾堂課,是他自己講的,以後因氣力不佳,由他的學生仁開代座,有講不通的地方去問他,另外他給寫筆記。隨機羯磨講完,又接講四分律。
差不多有半年工夫,弘老在湛山,寫成一部隨機羯磨別錄,四分律含注戒本別錄,另外還有些散文。
他這次到北方來,也該當與北方人有緣,平常接受行律的,有很多學生,整個廟宇接受的還沒有。雖然他在南方很多年,也沒有能接受的,有也是部分的,暫時的,慈老法師在湛山時也說,南北到任何地方也沒完全接受講律行律的,原因是在末法時代,持戒是一件難事,不要說持戒,就是講戒也是枯燥無味。為了自己不能行持,誰也不肯去發心;尤其是經懺門頭,一個叢林裏,住很多人,分子不一,誰也作不得主,如果馬上讓他去持戒過午不食,這簡直太難了!
慈老和弘老到北方來,在別處,沒有能拿整個叢林來接受其律儀的,惟湛山寺能接受。每到初一十五誦戒羯磨。四月十五,結夏安居,七月十五自恣,平常過午不食……二位老法師走後,這些年來,還是照規矩去行。原因這裏是新創的地方,做事單純,不像其他地方那麼複雜,自己也能作得主,也樂意,所以能接受。同時還有幾位同學,繼續弘老的意志,發心專門研究戒律,日中一食,按律行持;不但湛山寺是這樣,和湛山寺有關係的廟如哈爾濱極樂寺,長春般若寺,天津大悲院…… 等也都按照這樣去行。雖然不能完全做得到,但對戒律方面,能持幾條算幾條,持總比不持強。最低限度,出家人對四根本戒、十戒、十三僧殘、應揀要緊的去行持。例如半月誦戒,像演電影一樣,誦一遍就等於在人的腦幕上映一遍,縱然不能完全持佛的清淨戒,但起碼也給人種一個持戒的影子,自己有污染的地方,也能在誦戒時懺悔,洗刷一下。拿持午來說,雖然有些人持的不如法,但不能為一兩個人不如法,就把這條戒廢棄不持。有這條戒,像一堵欄馬牆一樣,總比沒有好的多。佛祖給後人立規矩大有意義,平常衣暖食足的人,欲心重,無明大,好睡覺,好做夢,這些都是修行的障礙!無明大的好惹事,幾百人住在一起常鬧事,事情就不好維持了。
弘老雖是生在北方,可是他在南方住的時候多,對於南方氣候、生活、都很習慣。初到湛山時,身上穿的很單薄,常住給做幾件衣服,他一件也沒穿,向來不喜歡穿棉衣服,願意在南方過冬。原因北方天氣冷,穿一身棉衣服,很笨重的。
湛山寺本來預備留他久住的,過冬的衣服也都給預備了,可是他的身體,不適於北方的嚴寒,平素灑脫慣了,不願穿一身挺沈的棉衣服,像個棉花包一樣。因此到了九月十五以後,到我寮房去告假,要回南方過冬。我知他的脾氣,向來不徇人情,要走誰也挽留不住,當時在口袋裏掏出來一個紙條,給我定了五個條件。第一:不許預備盤川錢;第二:不許准齋餞行;第三;不許派人去送;第四不許規定或詢問何時再來;第五:不許走後彼此再通信,這些條件我都答應了。
在臨走的前幾天,給同學每人寫一幅「以戒為師」的小中堂,作為紀念。另外還有好些求他寫字的,詞句都是華嚴經集句;或?益大師警訓,大概寫了也有幾百份。末了又給大家講最後一次開示,反覆勸人念佛。臨走時給我告別說:
點擊在新窗口查看全圖

1(1).jpg (39.52 KB)

2009-3-6 14:10

「老法師!我這次走後,今生不能再來了,將來我們大家同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見吧!」說話聲音很小,很真摯,很沈靜的!讓人聽到都很感動的。當時我點頭微笑,默然予契。臨出山門,四眾弟子在山門口裏邊搭衣持具預備給他送駕,他很莊重很和靄的在人叢裏走過去,回過頭來又對大家說:
「今天打擾諸位很對不起,也沒什麼好供獻,有兩句話給大家,作為臨別贈言吧!」隨手在口袋裏掏出來一個小紙條,上寫:
「乘此時機,最好念佛!」
走後我到他寮房去看,屋子裏東西安置得很次序,裏外都打掃特別乾淨!桌上一個銅香爐,燒三枝名貴長香,空氣很靜穆的,我在那徘徊良久,響往著古今的大德,嗅著余留的馨香。

星期日, 3月 01, 2009

一位心靈導師的演講 – Eckhart Tolle

剛剛無意中打開幾個月不看的電視,看到KQED公共電視裡 有一個演講,聽了一下覺得相當的不錯。
查了一下網路才知道,演講者是當代一個心靈的導師之一, Eckhart Tolle.
有趣的是,他的講的 Is-ness, Now ,和佛家的活在當下是不謀而合。但是卻用另外一種更輕鬆而生活化的方式來表現,我個人覺得這個方式會更容易讓人有會心的領悟。
在 YouTube中有許多關於他的演講。 裡面沒有漂亮的簡報或是聲光效果,只有一支簡單麥克風,和黑色的布幕。你大概很難想像一位在談心靈的導師,會有那麼多幽默而豐富的表情。
這是我剛剛聽的演講, "Can I be the Space for this?" 很推薦你去聽一下。  要是想聽更多他的演講,可以有 YouTube中查 “Eckhart Tolle”  就可以了。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出生於德國,曾於英國劍橋大學接受教育,是當代最重要的心靈導師與作者之一。二十九歲那年經歷一場深切的內在轉變,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軌道。接下來幾年,他放下了所有關係、工作、身分,專注於讓這份轉變更深化、更完整。之後,他開始在倫敦擔任個人與團體的心靈導師。

托勒不傾向任何宗教或傳統思想。在教導當中,他用一種簡單明瞭的語言傳達了古代精神啟蒙大師簡單而深刻的訊息:我們可以擺脫痛苦,並找到內心的平和。

托勒在世界各地旅遊講學,十分受歡迎,講學內容被製成CD和DVD,廣為流傳。他的著作《一個新世界》(A New Earth)和《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都曾是紐約時報第一名的暢銷書,《一個新世界》更成為歐普拉讀書俱樂部選書。目前托勒居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

星期六, 2月 14, 2009

聖嚴法師生前的一席話 亂世中身心安頓的力量

老太太轉來的文章,突然想到之前的意氣風發,不也是靠大環境嗎? 那麼那裡還有一個’我’可以值得驕傲的?


(商業周刊 ╱聖嚴法師 口述)


人生都會遇到各種困境,我在十三歲時出家,但國民黨自大陸撤退時,我卻還俗從軍,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中共信仰唯物論,在中共統治下,宗教是沒有任何空間的,如果留在大陸,我一定會被迫還俗,再也沒有接觸佛教的機會;如果暫時還俗,跟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灣,我知道,有一天一定可以再回到佛教的懷抱,因此,我還俗時,心裡很踏實。
在軍中遇到各種困境,我都以出家人的修持去面對它。雖然我是入世當一個軍人,但我是以出世的心態處世,在軍中我都不掩飾我是出家人,與大家相處也很融洽。
我在日本留學寫博士論文時,剛好遇到日本要與台灣斷交的變局,由於中華民國的護照將得不到日本承認,當時的留學生都惶惶不安,放下學業到處打聽各種消息,小道消息越多,人心反而更慌亂。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


在混亂中,我反而安安穩穩的準備我的論文,上圖書館查資料。我的想法很簡單,等到要將我強迫遣返時,我就走人,否則我還是做我應做的事,心不亂才能做事,我就向同學說:「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但是大家都聽不進去。亂了近半年,局勢明朗了,台灣同學的學業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我的博士論文卻已完成了大半。


從軍十年後,我在三十歲時退伍,再度重新出家。當時台灣的出家僧人大都替人唸經、超渡亡靈,這樣做僅能餬口,沒有未來性。因此我選擇往高雄山中去閉關修行,當時根本沒有錢買生活用品,沒有牙膏、牙刷,就用樹枝刷牙;沒有洗衣粉,就將樹枝燒成灰,一樣具有洗衣的功效;沒有吃的,就吃野菜一樣可以度日。當時的心靈反而很豐富、很安頓,我就這樣在山中修行了六年,當地人都把我當怪物,我卻過得很快樂。


當物質的條件越差時,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升。人不應該總是往物質方面想,只想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


成功可以分為三種,一是金錢上的成功,二是權勢上的成功,第三是人格的成功,前面二者皆是虛幻的,台灣企業家都很有自信,認為能賺大錢都是憑自己的能力及努力得到的,其實能夠賺錢,有三分之二是靠大環境的,三分之一才是靠自己,錢就像水一樣,如果不下雨,台灣會有水嗎?權勢更是虛幻,現在政局變動快速,有人前一天還是院長、部長,睡一覺起來就不是了,像是一場泡影,一生工於計算,但卻從來沒有算到自己的遭遇。


因此人格的成長才是個人真正的資產,個人的存在對社會有貢獻,對世界有好的影響,才是一個人的成功。一般人都汲汲營營於前面二者,很少去重視第三者,如果一般人開始重視第三者,對於一時的起落、得失都不會放在心上。


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台灣人現在的問題,在於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開習慣了賓士、凱迪拉克,要他回去騎機車,是寧願死也不願過以前的苦日子。其實,台灣人應該想一想,從騎腳踏車、機車到開轎車,最後開名車,這期間只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前可以那樣過活,現在為何不可以?


從貧賤到富貴,人心是最感到快樂的,但是從富貴降到貧賤,人心就往往無法適應。紅樓夢描寫富貴世家,家道中落的過程,書中的人物是痛苦。面對經濟的衰退,台灣現在就像是紅樓夢的縮影,但是台灣現在的經濟並非一蹶不振,只是成長慢下來而已。


花無百日紅,台灣的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天天晴天,草木都要枯死,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人們應該學習調整自己面對它。經濟不好,就節省一點,節制一點物質的欲望,現在人的痛苦就是想要的太多,實際需要的並不多。


現在很多人對未來惶惑不安,我認為,把握當下很重要,再怎麼擔憂未來也沒有用,最重要是腳踏實地。人們應該肯定、接受事實。什麼是事實?無常、變化就是事實,不只環境的變化是無常的,就連我們自身也是無常的,例如健康;面對、接受無常,就能對內外的變化有所準備。


因此我常說,面對生活「要有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無常是生命的變數,無法加以控制,只有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在心理上有較好的適應,接受任何的打擊。所以,面對變局,首先就是不要自亂陣腳,堅持走自己應走的路。收入少一點就少花一點,房子換小一點,車子不要開了,調整一下就能適應,只要觀念稍微調整一下,日子一樣可以過下去。

星期四, 2月 12, 2009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個親信的侍者,這個侍者平日很忠實,國王非常信任他。有一次,國王率領軍隊和敵國交戰,國王自己陷入敵陣,很是危急,這個侍者不顧自己的性命,奮勇去救,保衛了國王的安全,因而國王非常歡喜他。
        當時國王就對侍者說:『你要甚麼,我什麼都可答應你。』
        可是這個人卻說:『我不要甚麼,但願給國王剃剃鬍鬚。』
        國王微笑著說:『你既然歡喜這樣作,我就答應你,滿足你的願望吧!』
        後來這事給人家聽到了,都笑這人太愚笨,認為當時這個侍者如果要求國王劃分半個國家給他治理,或者給他的一些學習的機會,國王也一定會答應的。但是這個人卻不要這些,止願意當這個剃鬍鬚的小差兒,真是太愚笨了。
        這故事比喻眾生得人身難,聞佛法難,如果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具備了這兩個難得的因緣,可是心志狹小,只奉持少分戒律,就自己以為滿足,不求上進,更不求涅槃勝妙法,永遠流浪生死,把可以獲得的偉大利益,硬生生錯失了,這正如那個只願為國王剃鬍鬚的侍者一樣,是非常愚笨可笑的。

百喻經的故事 --- 給國王剃鬍鬚 - 經典裡的故事 - 彌陀山莊

會唱歌的碗 ?!

昨天在YouTube看到有人貼了一個影片,其實是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 : Singing Bowl (唱歌的碗?) 後來看了一下,才知道外國人管用來冥想靜坐的銅缽叫做Singing Bowl. 想起景南上星期來的時候,提到想要回台灣買一個缽,用來靜坐用。我告訴她,如果是在台灣佛具店裡的缽,可能大部分都是用來做佛事用的,倒是之前在山景城的 East West Bookstore 有賣從印度來的缽。因為我買過一個,只是現在還在台東市的某一個人的儲藏室裡。

在網路上查了一下靜坐用的缽的價錢。 嘻嘻,要是你願意相信從尼泊爾或是印度寄出來,那麼含運費,一個大概廿多美元可以買到。 當然啦也有一些印刷或是蝕刻花紋的缽,或是號稱古董而特別深沈聲音的缽,是有人標價到二三千美金的。

因為缽主要是聽聲音的,所以一般來說,在拍賣網站上除了相片之外都會附上一段錄音檔給別人聽。 而缽的聲音很有趣,如果看看在程式中的波形,你可以看到一個很漂亮的遞減衰退的曲線:也可以從中知道大概共鳴的情形,也能知道一般的缽共鳴的長短大概都落在十八到廿秒左右。

Image01 

Image02

Image03

想要聽聽其中的差別嗎?  請點選圖片之後,聽聽看(用耳機聽效果會比較好):

當然啦,他們的大小不同,所以聲音也會不一樣。  最後再讓你知道他們在網路上的價格 !

第一個缽  Image3

第二個缽 Image2

第三個缽 Image1

第一個缽 : 號稱是十七世紀的古董,直徑十二吋,訂價 US$ 1,998.元

第二個缽 : 號稱是手工打造,直徑5.75吋,訂價 US$ 88 元.

第三個缽 : 也是手工打造,直徑四吋,訂價 US$ 38元。.

你聽出來了嗎? 如果沒有,可以再參考一下下面這個頻譜的分析,你可以發現,第一個缽它的頻譜分布是很均勻的遞減,而第三個,則是會在某幾處會有幾個突出。 因為缽都是用共鳴來產生聲音的,所以我的猜想是,它材質或是打造時的厚薄的分布不是那麼均勻。

第一個缽

Image1

第二個缽

Image2

第三個缽

Image3

 

星期三, 2月 11, 2009

眾生的深層意義

早上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時候,在懺悔品第六讀到一段很棒的經文。 那是慧能大師在廣韶為四方士說法時,先為傳「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 在解釋了戒,定,慧香,解脫香以及解脫知見香,無相懺悔的意義之後,他又說明了四弘誓願的真意:

“ 善知識!既懺悔已,與善知識發「四弘誓願」,各須用心正聽:「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善知識!大家豈不道:「眾生無邊誓願度」?恁麼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又,「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願力法。”

之前一直把眾生當作是自己以外有情,其實在還沒有自度以前,在還沒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生起時,那裡還有辦法去度別人呢 ? 那豈不是我執我慢出現時的一種幻想嗎?  慢慢地可以體會,佛教中一直強調的破我執,法執的重要性了。 所以為什麼不像其他宗教裡有所謂的救世主,而如金剛經裡所說: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了。 離開真心,就沒有一法可得 !

王驤陸居士云 : “世事煩惱,盡由取實,果知一切本空,心不對酬矣,心既不起,法依何立。外相者,外魔也,心法者,內魔也,論者罪及於外相,以為外物不誘,心不動搖,遂以摒絕外緣為究竟,此二乘之劣見也。外相本來如是,形形總總,何礙於我,乃我自心攀緣,妄起分別,於物何尤。聖凡之別,中間只欠一主人公耳。”

而在業障現前,或是自力不夠的時候,念佛法門就是能夠藉著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來幫助我們解脫的最好的方法。 如此我們還能不努力求出迷境以報佛恩嗎?

在壇經裡妙行品中一段說明不動的意義,自己也受用很多,所以一切的情緒和分別都只自自己對境生心,自心攀緣罷了。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看心,亦不看淨,亦不是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看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看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看心看淨,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
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真心不昧 - 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 彌陀山莊

 

真心不昧
天龍寺的夢窗國師擔任七朝的帝師,久受朝廷恩典,更受社會大眾和佛教徒的愛戴。有一天,在入京的途中,經過妙心寺,順道去拜訪關山禪師。
關山禪師聽到夢窗國師來訪,連忙披上一件附有環藤的破舊袈裟,一路跑到山門外來迎接,二人晤談得非常高興。但是,在關山這個貧窮的寺院裡,實在是沒有什麼東西好招待國師,不得已,關山禪師就從硯盒中取出幾文錢,叫侍者就近買些燒餅供養國師,國師非常感激關山禪師的心意,也就不客氣地吃完燒餅再離開。
平常夢窗國師進入皇宮時,總有很多隨從跟隨,非常壯觀。有一天,宮中宣召,夢窗乘著轎子又經妙心寺門前時,見到關山禪師正獨自在掃庭院,他不把那些落葉丟棄,而是聚集起來當作柴燒。
夢窗見到這種情形以後,不禁對身邊的侍者嘆息道:「我的宗門被關山奪去了。」
關山禪師每次去拜訪夢窗國師時,必定先在寺前的小溪流洗腳,以免雙腳帶上泥土,而沾污了天龍寺華麗的殿堂。後來,夢窗國師吩咐天龍寺的學僧特地搬了一塊平平的大石頭,放在溪邊洗腳的地方,以便關山禪師洗腳時方便一些。
許久以後,關山禪師才知道這塊大石頭是夢窗國師叫人放的,不禁喟然嘆曰:「國師到底是國師,他宗門的基礎比這塊大石頭還要堅而且硬。」
現在在妙心山內的大龍院還保存著這塊「關山禪師洗腳石」。
佛法在恭敬中求,佛法從生活裡修,關山禪師奉行到極致。親自灑掃庭院,固然是勤勞,不丟棄落葉,也是惜福愛物。硯台盒裡的銅錢,比金塊寶貴,燒餅的味道比什麼佳餚更好,如此真心的尊敬,甚至拜訪,都要洗腳而前,關山禪師的作為,折人於恭敬中,難怪夢窗國師要說他的宗門風格不及關山禪師了。

真心不昧 - 歷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 彌陀山莊

星期日, 2月 08, 2009

第一次讀書會的省思

昨天第一次的跨國三人讀書會,最後變成有一些情緒的辯論會。本來是要談談各人看普賢行願品的讀書心得,但是大家都沒有準備好,後來卻變成討論前兩天引發爭辯的戒律話題。 在看細看戒律的時候,有些在家眾的條文,好像一時會令人難以接受,但是如果我們捨棄那些枝微末節,用高一點的層次來看戒律設定後面的原因,是為保護眾生不墜三塗,是為提醒眾生隨時護念其心,直至成佛,那麼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地藏和諸大菩薩在地獄三塗中汲汲營救眾生,佛陀又那裡會故意設定戒律,而使眾生多造地獄之因?   不然維摩詰居士也不會阻止優波離說 :”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

在被問到釋迦牟尼佛以何說法,維摩詰居士不也回答眾香國來的菩薩們說:

維摩詰言。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
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
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
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
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婬。
是邪婬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
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
是貪嫉報。是瞋惱。是瞋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
是慳吝。是慳吝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瞋恚。
是瞋恚報。是懈怠。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
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
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
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為。
是無為。是世間。是涅槃。

所以戒律只是一種接引的方法,但是後面的罪報卻不是目的。 真正的目的是希望眾生由戒而生定慧, 進而脫離六道輪迴!!

又剛剛讀到維摩詰經裡的一段話,心有所感: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不同層次的人聽到的是不同層次的法。菩薩聽到菩薩法,羅漢聽到羅漢的法。凡夫則聽到人間法。每個人的根器不同所詮釋的也會不同。 又何必一定要別人和自己一樣?

所以這裡而沒有什麼絕對對錯的問題,每個人都依據自己修行的步調去做,我們如何知道現在所堅持的一個論點,不是在業障現前時的一個障礙? 如果用比較同理心和慈悲的心去對待,是不是比較能夠心寬氣和? (前兩天不是才說過慈悲心和包容力嗎? 怎麼就忘了? )不然菩薩們看到如此多冥頑不靈的眾生,早就不知道得了幾次心臟病和高血壓了! 我們自認為佛弟子,又豈能為一點點小的挫折而心生退轉呢?

星期六, 2月 07, 2009

新的功課!

這篇日記沒有批評或是指責任何人的意思,只是想忠實地把最近學佛的一段心路歷程記錄下來。也做為以後對自己的提醒。

在比較清楚了在家人可以守的戒律之後,以及其中的開遮持犯之後。我再重新檢驗了一次守五戒的想法。 在這中間其實有很多的問號和對自己的挑戰出現。

首先被問到的是: 自己的菩提心是不是退失了 ?

以前時常在佛前所發的四弘誓願,我現在怎麼去看 ? 很確定當時是真心的,但是這好像是一個很有錢的人,在捐錢一樣,其實那些都是身外之物,並沒有實際地去碰到核心。當你知道在受了這個五戒的戒律之後,隨時一不小心都有可能遭受三塗果報的時候,你對於眾生誓願度的信心是不是會動搖,或者是就簡單一點,退回二乘獨善其身就好了? 這好比是小朋友的作文,以前都是可以天馬行空地說長大要做救人的醫生,要幫助很多窮人...。但是當你逐漸長大而了解現實之後,那個純真的心是不是仍然無我無染 ?

之前要守五戒,的確是想要把心變得更清淨,但是在細讀戒律之後,是不是有更多的束縛 ? 反而心會不安了? 從經典上,清楚地說明了上中下品,可悔不可悔罪,每讀一項足以讓你下地獄的罪相,我都看到心的波動。即使法師和戒師在宣講五戒的開遮持犯的時候,對於其業報都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要佛子們注意的發心而念念不忘的是:願除一切惡, 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 我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當初佛陀定戒律的原因,是為了清淨末法眾生的心,藉著對三寶的信心,使其念茲在茲,得大善利,也讓佛教不那麼早的斷滅。所以只問發心,不強調果報。

但是對於習性深重的眾生,這個算盤卻是打了又打。只是他忘了修行的路上,不是只有他一個人。 三世諸佛菩薩的大誓願是什麼? 地藏菩薩的千百億化身又在那裡 ? 只憑自力的確是沒有信心,但是當你再一次地用心體會佛菩薩的大悲大願的時候,才會真正地了解,原來懸崖撒手,自肯自當的一點點味道。也才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渺小。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此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在的證道歌裡 又提到:

師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祕訣。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優波離在佛弟子中是持戒第一,但是在準備從戒相中的開遮持犯向兩位犯戒比丘解釋的時候,卻是被維摩詰居士一句話簡單而清楚地點醒。

其次,會再問自己: 得到些佛菩薩的感應神通。難道就表示一定是正法,或是修行境界比較高嗎? 會不會有魔的示現而不察覺呢 ?

無可否認的,我對於感應神通仍然存有相當的好奇,但這顯然不是我之前所了解的佛的教義。在末法要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一兩個月,我隱約地感覺到修行的方向有了偏差。看到情緒的升起和信心的消退。 也開始慢慢去思索依法不依人的實際意義。 不是說 :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事實上,我也很珍惜上個禮拜的午餐時的一場論辯,而引發出來的更深層的思考。

昨天讀到聖嚴法師修行在紅塵裡的一段話 : 我相是主觀的自己,而人相,眾生相卻是客觀的自己... .。 突然再進一步地了解到眾生這兩個字更深刻的意義。

在做了一次小的練習之後,現在是比較清楚了守五戒的真正意義了!

後記: 在寫這篇日記的時候,看到有一段文章很不錯(淺讀維摩詰所說經- 持戒的真義),便把它貼在論壇裡。

後記二: 早上在倒水的時候突然了解: 戒的設定其實是和金剛經的主要義旨一樣: 善護念。後來在查金剛經本文的時候也發現了幾篇不錯的文章。 如同一位居士所說的:

所謂「修行」最不容易的莫如─說時似悟,對境生迷;也就是說,境界當前,往往最控制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心。 《金剛經》云:「善護念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常想,我是一個佛弟子,如果在我修行的過程中,連自己的一顆心都守護不好!如何去守護眾生的心呢?然而,我又該如何去守護我的那顆清淨心呢?想想平時自己苦惱的原因……,大多是來自於別人(眾生),致使「心」住於「境」上而不得解脫;而菩薩降伏煩惱的方法→則是令一切眾生皆得度!

延伸閱讀: 善護念 善護念清淨心

後記三:

六祖壇經云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看了真的是當頭棒喝,無怪乎王驤陸居士會說 : 昔讀此文,不覺通 體汗下。求福田與了生死,二事相對,正在生死關頭,一進一出, 失足成千古恨矣。令作一偈者,蓋已預知必有爭端,不幾明說後 來衣缽之爭矣,可痛心也。
身是菩提樹四句,的是未見性人語,的是死用功人語,諸仁當知其病已偏重在塵埃上,以為破盡無明自然成佛,不知棄本就末,顛倒錯亂,越拂拭幻塵越多,越無辦法,何也?彼認無明為 鏡面實有塵垢,不知為鏡中幻影也。即便不認有塵垢,尚執有一幻鏡也,既不識本性,亦未見幻心也,充其量,免墮惡道而已, 終不能了生死也,故在門外。

神秀大師所說的偈,就如同我們守戒律,提醒自己如何觀照,但是如果仍是在罪福中打轉,又如何能了脫生死,超出輪迴呢 ?

星期四, 2月 05, 2009

從五戒說起

其實在守五戒的這幾天,我隨時會發現其實這些戒一點都不好守。 尤其是在口業方面。以前可以在言語上的敷衍了事,但是一旦守戒之後,一個隨意的承諾,可能就會變成犯了妄語戒。 或者一個白色的安慰別人謊言,也馬上會讓自己的戒律亮起紅燈。 (謝謝紹穎的慈悲和善巧的提醒) 另外發現自己守戒後的一個問題 : 也許是太在意在身口業上的殺盜淫妄語,反而對於貪嗔痴慢疑的觀照變得不敏銳了。

在許多很微細的地方,自己的覺察力仍是非常不足。 就像師兄今晚和我分享的,在自己專業領域上,我們的慈悲心與包容力反而會因為過強的檢驗力而忘失了。

晚上臨睡前隨手抓了一本鄭石岩教授的書讀。 在翻開之前動了一個心念,請龍天護法們示現一下我今後該努力改進的方向 : 你大概不會相信 我翻開的那一頁,前三行的粗黑體字所寫的文字,正是今天所犯的錯誤:

你的肯定性,影響你的生活和事業。

表達意見不可憤怒生氣,更不宜使用恫嚇。

肯定的語調和穩重的肢體語言,有助於發揮領導和被敬重的氣氛。

你說龍天護法是不是很盡責,又對我很好呢 ? !

後記: 剛才又把一篇寫得很好的關於五戒的文章讀了一下, 才知道世間的不犯殺盜淫妄語酒,和佛教的五戒之間的差別。更了解戒師在給予弟子五戒前是需要很大的慈悲與智慧。 在一個弟子仍然沒有準備好之前,冒然授予五戒,實在反而會是害了他。 所以給予和不給予都可能是為了出於保護的立場,佛子們焉能不用心體會。

摘錄其中一段文章:
一般的世戒,只有形式的遵守,並無戒體的納受,所以也沒有戒罪與性罪的分別,比如基督教的十誡,並不是單為基督徒而有,那是(基督教以為)上帝給予人類的制約,不論信與不信,都在其制約的範圍之內,信了的人固然要守,未信的人,也不能不守,要是不守,其罪過是同等的。佛戒則不然,佛戒是由佛制,佛弟子的受戒,須是師師相授,講求戒體的傳承與納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將戒傳給他人,此一戒體,是直接傳自佛陀,受戒而納受戒體,便是納受佛的法身於自己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的法身,以期引導各人自性是佛的發明或證悟。受了佛戒而再破戒,等於破了佛的法身,所以罪過很大,沒有受戒,雖然作惡,不為破戒,作惡的本身雖然即是罪過,其罪過的程度,卻沒有受戒破戒之大而且重,—作惡的性罪(本來是罪),加上破戒的戒罪。在佛法而言,破戒是破了佛(三世諸佛與自性是佛)的法身,所以戒罪的程度,遠比性罪為大。這是佛戒與世戒的第三點不同。

星期一, 1月 26, 2009

什麼是Creative Commons ? 先看卡通吧!

好啦,這次先用一般中文卡通來解釋這個 Creative Commons (中文翻譯做 ‘創用’)設立後面的背景。  

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簡稱CC)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也可以指一種有彈性的版權授權方式。創用CC的主要宗旨是增加創意作品的流通性及可衍生性,作為其他人據以創作及共享的基礎,並尋找適當的法律以確保上述理念。

傳統的著作權通常位兩種極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權利」,另一端則是「不保留任何權利」(即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創用CC則試圖在兩者中間廣大的灰色地帶保有彈性,使得創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權利」。創用CC提供多種可供選擇的授權形式及條款組合,創作者可與大眾分享創作,授予其他人再散布的權利,卻又能保留其他某些權利。

這些努力是為了反擊支配了現代社會,而且拘束力日益增加的「許可權文化」。這是傳統出版者,為了維持並加強其在流行音樂、大眾電影的寡佔,向社會大力推行的一種文化。創用CC的誕生是為了避免現代知識產權以及版權法在信息共享方面的問題。

台灣的創用網站 : creativecommons.org.tw

opsound.org

SoundClick.org
dmusic.org

ccmixer.org

星期四, 1月 22, 2009

佛像之美

剛剛把幾張很喜歡的佛像做成slides. Powerpoint 檔下載



星期四, 1月 15, 2009

新的部落格

新的部落格終於有一個小的雛型,但是現在這個比較私人的網站,我還是會三不五時的貼一些文章啦。

第一次吃石榴

其實已經不記得是不是以前有吃過石榴(pomegranate)。但是那天在中國的超市裡看到,覺得應該是很有趣的水果,也不管價錢就買了一顆。 回到家之後還很興奮地跟紹穎講要吃一種新的水果。 但是她只哦了一聲說,裡面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太一樣,等你打開就知道了。 今天早餐後,看到石榴還擺在那裡,於是就興沖沖地拿了水果刀切開。 哇~ .... 果然是看想想中有上距離 - 因為果子的顏色太漂亮了。 好像一顆顆鮮艷的紅寶石。 雖然果肉很少,但是光是看了很舒服就值回票價了!

星期六, 1月 10, 2009

慈悲與我慢

前兩天和師兄又有了些爭執,其實是自己求好心切,所以在言語中冒犯了他,但是自己卻不知道。直到昨天打電話過去,被臭罵了一頓,才知道事情的嚴重。
後來和紹穎分享了這一段經驗,這就好像兩個人相約一起去爬一座高山,第一個人行李比較輕,看到另外一個人帶了一大堆行李,走得比較慢,於是就開始囉嗦起來。其實並沒有惡意,但是聽在第二個人的耳朵裏,卻是心裏一把無名火生起。
這個行李就好比一個人的習氣,每個人都有過去世帶來的習氣不同,在走不同修行的山路的時候,習氣輕的人自然走得比較快,但是卻要經常懷著慈悲心,去幫助其他的人。而不是有一種帶著批評或責怪的語氣。其實這這也是一種我慢的表現,?不是嗎!
但是師兄的修行功力越來越高了,今天居然打電話過來道歉,實在太令人意外了!也感謝師兄的金剛怒目,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星期五, 1月 09, 2009

耶誕卡片

昨天回去看小朋友。在一堆信件中看到找到這一封從台灣寄來的卡片,是一個展開之後立體的聖誕樹,紹穎也覺得很好看!這是之前的公司的一位同事寄來的。 真是好感動哦! 已經好久沒有收到個人的聖誕卡片了。 謝謝妳,Reco !


星期四, 1月 08, 2009

幾篇奕皖居士的文章

在試我的語音輸入軟體,順便把幾篇奕皖居士的文章讀入電腦裡。

以真實句說真實

權巧方便是不得已的,為了讓大家聞法有興趣,才偶爾穿插一些笑話,加油添醋;這絕不是說法的本懷。最高明、最有智慧的說法是句句如實,以真實句說真實,最好沒有什麼權巧方便,而眾生依然能夠心領神會、虔誠聆聽。

自在一個人他如果他的心不跟外境相應的話,他當下就自在的。因為外面的一切存在,對他來講是不相應的。

那麼,我們為什麼那麼容易不自在呢?因為從小的時候的教育,就都是教我們要如何向外反應,不但要勤於反應,而且要越快越好,也就是外面一動、一靜,都要你去反應。

久而久之,你就養成反應的習慣;很自然的,我們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轉,被外境所左右。因而造成了情緒上的浮動,很難安定自在。

自悟
真正悟道最高的道理是憑自悟的。我們雖然教化一切的眾生、度化一切的眾生,不能說你再度化一切眾生;因為,一切眾生,他之所以得度,都是由於他自己的條件具足而得度的。

永無止境
學佛常犯這個毛病:告訴你:因緣生以後才有事。那你就說:我不講因緣生,自然沒事。有那個念頭開始,你就在懈怠多了。

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是要你善取他的意義。
若覺得這件事有意義,就要講因緣生起,掌握因緣,讓這個善法升起。不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到最後竟無事可做,那就不對了。
剛開始學佛,首先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沒有透過這兩個條件,是無法自淨其意的。

根據我們過去的業力,也就是行為所造成的習氣,大部份都是往輪迴的路上走,不然我們早就解脫了。所以學佛一定要提起來,而不是放下。要放下的是不如理的思維、那些壞的習氣,否則都不該放下。為什麼不該放下?因為不可得少為足。

包括你看佛經都不要以為看一點就夠了,修行也不要修一點就以為夠,一天修法坐兩個小時,就以為夠。若越坐越覺不夠,越修越覺不夠,就代表你這個新的可塑性越來越強。

包括所有的創作都一樣。你如果以為夠,就從那時刻開始退化,要以為不夠,才能永遠增上、不斷提升。學佛首要肯定:佛絕對是一個大圓滿,所以永遠沒有夠的時候。大而無外才是大圓滿。

星期三, 1月 07, 2009

如何避免Email堆積:5條可行的規則

從網站上看到的文章 :
華盛頓郵報中有一篇文章說道如今有許多人在被成堆的電子郵件淹沒之後,無奈的選擇了放棄現在使用的Email郵箱或者刪除他們所有的舊郵件。Merlin Mann回應更說明其中的無奈,即便刪除所有的郵件也不足以拯救他:

一次性刪除全部的郵件或許能免除痛苦,但是這也是暫時的,因為其根本的挑戰仍然存在。我需要關注的網絡信息數量已經遠遠超出我能支出的關注數量。更嚴重的是,我認真回復郵件的能力更是導致問題進一步加劇。這些也就最終導致了我的Email Inbox被一堆一堆未讀郵件堆積、覆蓋。

如果你也是深受其苦,被這些無窮盡的Email淹沒中的一員,你是有選擇——你並不需要再宣佈自己的Email收件箱已經塞滿啦!

這裡我提供一些非常實用的Email處理規則,從此以後,不管每天收到多少郵件,它都能幫助你從成堆的郵件中解脫出來。首先,讓我們看看在這三條基本原則。

  • 原則1 :你不需要回復每一封電郵。如果你每天收到多於50 封(甚至100 多封)電子郵件,你是不可能回復得完的。
  • 原則2 :區分優先級。如果你不能回復每一封郵件,那你就得為自己收到的所有郵件劃分優先級,優先給對重要的信件進行回復。而剩下的你仍需要區分優先級,其中等級最低的瞄一瞄即可。
  • 原則3 :你不能整天處理郵件。你不得不承認,你還有其他比查收郵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每天只要在特定時間處理郵件。郵件過載時人們就不會感到他們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所以讓你覺得這一天工作結束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設定時間界限,當這個界限達到了,你就算完成了工作。其他必須做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即便在自己以後的工作生涯裡,我們也沒有把任務清單中的每一項任務都完成,但工作一到5點,我們還是要照樣下班回家。

根據這些原則,我創建了一個應用規則系統來對付大量的電郵:

  • 規則1 :去粗存精。有一些特定的郵件是必須當天處理,而另一些可以被擱置幾個星期也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所以,我們可以設置一些過濾器來處理它們(以Gmail做例子,不過絕大多數電子郵件都提供了類似的過濾器或者規則設定):

* 重要項。在」發件人」域為你所有的重要聯繫人(合夥人、同事、廣告客戶、商業夥伴、父母、等等)創建一個過濾器。標記其為」重要」。你也可以設置一個關鍵詞,例如「工作報表」等等,放到標記」重要」的過濾器中。然後把這個關鍵詞放到你的簽名中,任何人回復你的郵件都將加上」重要」標記。這些郵件仍然在你的收件箱裡,每天你可以檢查它們兩到三次。
* 報告。我有很多」信息」類型的郵件,這些郵件並不緊急,我也不願意它們堵塞我的收件箱。為所有這種類型(博客留言提醒、日曆提示,等等)的電郵來創建一個過濾器,使用郵件地址來創建它,並給它加上」報告」標籤,將其自動存檔,直接跳過收件箱。現在這些郵件就不會出現你的收件箱了。而你可以通過標記每天查看一下。

* 其他。其他所有的郵件。創建一個過濾器,將「重要項」以及「報告」放在「不包含」域中,給這些郵件加上「其他」標記,同時自動存檔。這樣可以避免那些標記為「重要」或者「報告」的郵件被錯誤的放入「其他」文件夾。現在你的收件箱就應該只會有重要郵件在裡面了。

  • 規則2 :所有的舊郵件都放到「其他」文件夾。這是使你的收件箱清靜的唯一方法——而且你還需要長期保持它的清淨。即使你有來自重要聯繫人的郵件,你也需要在回復後將它放入「其他」文件夾,並且存檔使它不在收件箱中出現。這樣你的收件箱就應該是空的了。下面的規則將告訴你如何保持這種狀態。

  • 規則3 :設置固定的時間處理郵件。你不需要整天開著你的電郵通知程序。學著解脫自己,不要每天檢查20多次郵件。在設置的時間,每天檢查2-3次。我們暫定為早上10 點,下午1點以及下午4點。如果你有很多郵件,可以再多加早上11點和下午4 點;如果你沒有,那就更好了。每天只檢查一次。當你感到有無形的力拉你去檢查郵件時,也要克制自己。

  • 規則4 :瀏覽「其他」並劃分優先級。其他郵件讓我們感到被郵件淹沒的根源。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很好的處理重要的郵件以及瀏覽報告郵件。但是對於其他郵件,我們覺得應該去全部回復,否則自己就會覺得不稱職或者會讓對方認為我們很傲慢。我們是不可能回復所有郵件的(原則 1),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即使會使對方對我們產生不好的印象。如下就是如何處理其他郵件的步驟:

* 瀏覽。在你一天的第一個郵件處理時段,快速的掃一遍其他郵件,然後決定他們是應該刪除還是回復。在Gmail 中,你可以通過使用快捷鍵來提高效率:「#」來刪除,「y」來存檔,「o」來打開。把每封郵件掃一遍,然後刪掉它或者標記為待回復。
* 區分優先級。哪些郵件是你可以標記為待回復的?可以給你帶來利益的、提供給你一個工作機會、或者請求的博客廣告代理等等,這些是你需要回復的。有時候這只是一封很有趣的電郵,但你卻很樂意回復它,那也給它加個標記吧。但是大多數的其他郵件,你應該只是簡單的看看就跳到下一封。
* 模板回復。如果你覺得自己需要回復絕大多數收到的郵件,你可以使用文本擴展程序例如AutoHotKey來設置一些回復模版。我推薦你建立5-10個不同的回復模版,而不是只設置一個。一個回復用來感謝他們積極的反饋,另一個拒絕一個請求,等等。如果你感到你給了太多同樣的回復,把回復輸入到AutoHotKey中並配上一個鍵組合。以後,按這幾個鍵,你就可以快速的打開你的回復模版。
* 標記需要進一步處理的。那些你選定的具有較高優先級的,需要回復的信件,你應該加上「待回復」標記,並且去掉「其他」標記,然後繼續下一封。當你閱讀完所有的郵件後,便再掃一遍「待回復」文件夾,進行快速的回復。

  • 規則5 :設置一個時間限,迅速處理,完成任務。你應該設置一個15-30分鐘的時間限(取決於你郵件的數量),從而避免自己白白在郵件處理上花費了幾個小時的寶貴時間。記住,當你處理電郵的時間段一結束,就表明你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你可以鬆一口氣,然後把剩下的留到明天。下面是如何快速處理並清空你的收件箱的步驟:

* 首先處理收件箱中重要的電郵,直到清空。快速回復、刪除、轉發,存檔(供以後參考),或者在你的任務清單裡寫下需要做的任務。不要讀完了一封電郵,卻還把它留在你的收件箱中。如果一封電郵需要較長的時間回復,而你現在又沒空做,標記上」待回復」,稍後再處理。

* 瀏覽報告和其他郵件。絕大多數報告和其他郵件不需要回復或其他行動。僅僅閱讀他們然後或刪除,或轉發,或存檔。給需要回復的郵件標記上」待回復」,稍後去處理。

* 回復。一旦你已經把收件箱裡的重要郵件都掃了一遍,而且瀏覽和標記了報告以及其他郵件,你需要做的只剩下回復了。對於這些,你可能今天做不完。那沒什麼問題。盡可能快地去處理,剩下的留到明天。這個文件夾不需要清空。當時間限到了後,離開並結束。

* 鍵盤快捷鍵。你確實需要記住重要的快捷鍵。對於Gmail,「r 」代表回復,「f」代表轉發,「#」代表刪除,「y」代表歸檔,」o」代表打開。的確,這些是你唯一需要的動作。一旦你可以很好的使用這些鍵盤快捷鍵,郵件處理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你的收件箱就是你自己- 怎麼管理氾濫的電子郵件

你的收件箱就是你自己。

仔細看看你是如何回復或歸檔每封電子郵件的,看看你選擇保留哪些郵件,又刪除了哪些郵件;當收件箱中充斥著未回復郵件時,你是否感到焦慮?

你收件箱的佈局和整潔程度能反映出你的生活習慣、精神狀態,甚至父母養育你的方式。

‘如果你收件箱中滿是郵件,卻不加以清理,那可能意味著你的生活也是一團糟。’美國康涅狄格州 West Hartford 市互聯網行為研究中心的心理學家戴維‧格林菲爾德說道,’比如你是否留戀過去,是否生活中還有很多沒有做完的事情?’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每隔10分鐘就下意識地清理收件箱,那你可能太過心急,會與機會失之交臂,並且往往會忽略細節;或者說,你過於追求秩序,會影響你處理其它事情的精力,比如不夠關心家人等。

當然,沉迷於電子郵件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但其中的副產品--收件箱衝動症--卻尚未得到普遍關注。我們有些人醉心於將每條郵件放到對應的 文件夾中,一有垃圾郵件就刪除,一收到給媽媽的電子郵件就緊回復、生怕她不知道我們依然愛她,等等。而與此相反,其他一些人卻是拖拖拉拉,郵件總想等到明 天再去處理。我們發現,收件箱裡的雜亂無章反映出人們在家庭、婚姻和財務方面的雜亂無章。

幾個月前,營銷咨詢顧問斯考特‧斯特萊登患上了一種他稱為「收件箱癱瘓」的病症。那次他的收件箱中有500封郵件需要他答覆。「我覺得很內疚,甚至不敢打開郵箱查看。」他說道。

在絕望中,他決定刪除所有郵件,然後給通訊簿上的400人群發郵件,撒謊說互聯網服務商通知他可能無法收到一些郵件--所以他才沒給朋友和客戶及時回復。「大家都很同情我,」他說,「這樣我才得以重新開始。」

斯特萊登說他的行為「太惡劣了」,但也將這件事看作一個轉折點。他意識到自己必須找到一種方法,減輕不能及時回復郵件時的負疚感,現在他專門聘請了一個助手,幫他處理郵件。

43folders.com 是一個研究個人效率的網站,其創始人莫林‧曼恩(Merlin Mann)說,那些在生活中彬彬有禮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收件箱的噩夢之中,因為有禮貌的人(或是那些希望別人喜歡自己的人)覺得有義務及時回復朋友的郵 件,他們沒有對別人郵件不理不睬的勇氣。不過曼恩說,這種不理不睬是必須的。

曼恩說,他自己有幾十種郵件回復「模板」,只要把對方的姓名或一段特別的話插入其中即可;此外,他每小時都會清理收件箱。「你必須用對待家裡信箱的 態度來對待電子郵件收件箱」,他說,「你不會把賬單信件留在信箱中,而把垃圾郵件留在收件箱中就等於把垃圾留在廚房裡不倒掉。」

ePolicy Institute咨詢公司的執行董事南希‧弗萊恩(Nancy Flynn)警告說,如果你在工作時不善於拒絕別人,那麼你的收件箱很可能面臨危機,因為當你迅速回復電子郵件時,「人們會用郵件跟你不斷聯繫,最終把他們的問題變成你的危機。」

互聯網咨詢顧問沃裡‧伯克(Wally Bock)將收件箱信件數量控制在幾十條以內,他說從小父母的教育讓他養成井井有條的習慣。不過,他認為這種處理方式也有缺點。許多人熱衷於實現「收件箱 零郵件」,每次一聽到來信提示音,就會中斷手頭的工作來處理郵件。「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做幾件事,」伯克說,「只不過是經常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而已,而每 次轉換時,你都得再熟悉一遍情況。用這種方法干一天的活,其實會浪費很多時間。」

更理智的整理收件箱的方法是將郵件放到不同的文件夾中,以主題或需要關注的程度分門別類,每星期專門拿出時間清理一次收件箱。這是《找到關鍵才能有 所作為》(It’s Hard to Make a Difference When You Can’t Find Your Keys)一書的作者瑪麗蓮‧保羅(Marilyn Paul)給出的建議。這是一本專為長期缺乏條理的人所寫的書。她還建議使用收件箱的字母排序功能,以發信人的名字給郵件排序。「這樣你花一個小時就能刪 除1000封郵件,她說道。

多倫多大學的講師克裡斯汀娜‧卡瓦納是《管理電子郵件:獨闢蹊徑》(Managing Your Email: Thinking Outside the Inbox)一書的作者。為此,她研究了數百名辦公室一族,其中有個財務總監,收件箱中居然積攢了10,000封郵件。她建議此人乾脆將以往的9000封 一次性刪除。對那些淹沒在郵件海洋中的大忙人來說,唯一的解脫方法就是刪除老郵件,並為此承擔一切後果。(曼恩管這種方式叫作「安樂死」。)

「收件箱是真實生活的寫照」,格利菲爾德說,因此沒有管理收件箱的萬能靈藥,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各不相同。不過他相信,更多地了解自己如何管理收件箱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狀況。

「如果你收件箱中有1,000封郵件,這可能說明你雖然不想錯失機會,但有時卻來不及抓住它」,格林菲爾德說,「如果你收件箱中只有10封郵件,說明你前進的腳步過於匆忙,難以細細品味生活的樂趣。

- Jeffrey Zaslow

要是你想聽聽Google 請來的演講者Merlin Mann (InBox Zero 的提倡者),教大家怎麼處理電子郵件氾濫情況的問題,那麼下面這場演講會是一個好的開始!要是你覺得有用,也請和其他朋友分享一下。因為你不是唯一有這個問題的人。 (在演講後的Q&A你可以知道在Google的人怎麼做的)


後記: 有些時候我們對於與某一個project都會建立一個distribution List (mail alias),但是大部份的時候,資訊並不需要及時地去處理,也就是說,那只是FYI only。(我相信這種郵件可能佔了大多數) 但是一旦這封信發出來給這個團體的人之後,就會在每一個人的收件夾裏,造成另一種負擔。是不是有可能,把一些不需要即時處理的訊息,用一個RSS的方式來讓大家訂閱。這樣可以很清楚的分別出,那一些郵件是需要有Action item的。



另外一種給大眾的簡報方式

另外一種不一樣的簡報方式,是避開繁瑣的專業術語,用最簡單而容易了解的話,來解釋一個概念。例如以下這個介紹網路上釣魚網站或是詐騙密碼的方式,他的簡報表現方式,是不是很有趣而且生動呢?



想要知道什麼叫做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嗎?那麼請看以下的簡報:


至於些還不了解什麼PodCast的朋友,請看以下簡易英語的介紹:

星期二, 1月 06, 2009

把你的部落格自動加上PODCASTING的功能

只要在網路一陣子的人一定對部落格或是PODCASTING (播客)不陌生。

「播客」(Podcasting)這個詞來源自蘋果電腦的”iPod”與”廣播”(broadcast)的合成詞,指的是一種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文件 並允許用戶訂閱feed以自動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來製作的電台節目。這種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流行以用於發布音頻文件。


Podcasting與其他音頻內容傳送的區別在於其訂閱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傳送信息。該技術允許個人進行創建與發布,這種新的傳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說出他們想說的話。
但是我想很多人會寫部落格,但是卻不見得有時間去把網站加上PODCASTING的功能。

現在以色列有一家公司利用TTS (TEXT TO SPEECH,文字轉語音) 可以免費地把你的部落格內容,念出來。 這是一個免費的服務,在註冊之後,就可以把你的部落格新的文章(對不起,目前好像只支持英文)轉成一個有flash player的MP3 檔。 那麼有興趣訂閱Podcast的人,就能在捷運,公車上或是在公園運動的時候聽你的新文章了。
這家公司的網址是 : http://www.odiogo.com/ (念做 Audio Go)

其實中文的服務也很容易做,像我去年就用一個不錯的中文的TTS引擎把一些不錯的佛學論壇文章轉成MP3,叫做用聽的部落格,只是用來處理中文的破音字,實在有些花時間。於是就又沒有玩了。如果有免費的中文從部落格轉成PODCASTING 的服務, 對於視力有障礙的人,可又真的是一大福音了!


星期五, 1月 02, 2009

放下修行中的虛榮

今天早上才想寫一篇關於我慢的文章,想不到就在心地論壇裡看到了。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 放下誦讀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讀經的多少不代表一個人的修行境界;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之談,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恆河沙子的數目一樣多,誰說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樣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會一樣。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
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時的「心中妄念」,一個不能接受客觀現實的人,不能正視別人的反對見解,就是作繭自縛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的屏障!放下指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儘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老師的成就不代表個人的成就。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光環是人家的,我們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過,無可怨無可悔;言語真誠隨自然。
放下,才有廣闊的胸懷去容納好和不好的;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腦保持平靜的心態;放下,才沒有我慢心的生起……

星期四, 1月 01, 2009

單合掌小低頭,皆已成佛道!?

法華經 方便品裡的一句話: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後,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不懂得佛法的人會問,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那麼為什麼以一個散亂心到廟裡,念一聲南無佛就己成佛道了呢? 前兩天剛好也在夢參老和尚講解地藏十輪經裡看到類似的問題,老和尚的解釋就很圓滿:

這些有情眾生,他們脫離了苦難,得樂了,心裡生起大歡喜了,能夠禮佛,能夠見佛是不容易的,沒有修無量的福德,想禮佛是禮不到的。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我們之所以能夠拜懺,是多生累劫修來的,不用說天天拜懺,你若到廟裡叩個頭,都是不可思議的。《法華經》:「若人於塔廟中,單合掌小低頭,皆已成佛道。」有的時候說,「佛道皆已成」。《法華經》中是「皆已成佛道」。有些人只從文字上說,到這個塔廟裡頭單合掌,點點頭,就已成佛道。
  有一個廈門大學的老師,他就問過我這個問題,他問:「我天天來禮佛,不只單合掌,我是雙合掌,也沒有成佛!這句話有毛病。」我跟他解釋說:「這句話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凡是到了塔廟中的人,能夠單合掌,小低頭,已經成了佛;由這個來證明,你現在來了,能夠見到佛像,單合掌,將來一定能成。可是並不是現在你已經成佛了,而是過去諸佛在因地當中種善根的時候,是這樣種的,所以他已經成就佛道。證明現在,不論哪一位能夠見到佛像,能夠單合掌,小低頭,將來一定能成,是從過去的來證明現在的。」所以若是過去沒有修過無量福,你現在不能夠禮佛,就是這麼一句話。我們不但禮佛,而且拜佛,天天拜懺,那就說明了我們過去是修了無量福,所以要發願,「願無量劫中,常修多供養」,就是能供養世尊。

另外看到宣化上人也也有類似的開示:

《法華經》好像日照中天,所有山河大地、森羅萬象,無論是幽谷、是喬木、是任何的地方,都得到這種的光明遍 照;所以在法華會上,人人都要成佛的。在本經上提到「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一切的人授記,說這個人他 若不專一其心,以散亂心到塔廟裏,或者到佛塔裏邊,或者到廟裏邊,就這麼念一聲「南無佛」,一定會成佛的。

以前講《楞嚴經》的時候,我不是說過:「或有人禮拜,或復單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或者這麼單合掌──舉起來一隻手;不過,單合掌對著佛,是不恭敬的。雖然這麼最不恭敬的禮,或者這麼稍稍地低一低頭,也都一定成佛的;所以我們現在到這兒來,又拜佛、又念佛,這將來一定成佛的。

說 是:「單合掌、小低頭、散亂心都可以成佛,我現在這麼樣誠心、這麼樣禮拜,那我這個功德可大了!」你不要生這種驕傲心,也不要生這種自滿的心;可是我們現 在明白佛法,就要在這個誠心上再加誠心,這恭敬裏邊更加的恭敬,這才是對佛教勇猛精進。所以不能自滿,說是:「他單合掌、小低頭、散亂心都可以成佛,我現 在也不要修行了,將來我也成佛的!」不要有這種自滿的心!

法華會上說的這部《法華 經》,以天臺的觀點,就是「圓、頓」之教。這個圓教,就是最圓融的了;最圓融,如果再加上一個「頓」,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著,即刻成佛。這頓根的眾生 ──頓,是「即刻、頓然」;頓然開悟,就是很快的開悟。六祖惠能大師就講「頓」,神秀大師就講「漸」。